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情境默写训练十七、谏太宗十思疏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4 .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则思无因
2、喜以谬赏”: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要赏罚得当。5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我舟覆舟,所宜深慎。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7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寒源而欲流长也”,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8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
3、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F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0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十八、阿房宫赋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 .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
4、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 .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5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 .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之铢,用之如泥沙?7 .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
5、,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句精警,扣人心弦。10 .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IL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2 .阿房宫赋用16个字“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上!”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
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13 .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4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土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J15 .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十九、六国论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2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7、不尽,火不灭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3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4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沏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 .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乂在六国下矣。7 .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必修 下册 古诗文 理解 默写 训练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