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趋向.docx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趋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趋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趋向谢浩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科研学术处,上海202201较于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对抗式或放任式的全球化态度,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式全球化模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全球化的有机结合。回顾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其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地区到全球的运动,无不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虽然学界一直对经济全球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历史的整体化进程”“是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现代世界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等观点早已伴随全球化进程推及全球了。同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实
2、现的每一次飞跃几乎都是以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为时代背景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全球化第一次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以电气化为标志的全球化第二次浪潮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全球化第三次浪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lo当经济全球化在生产力的持续推动下走到21世纪时,社会主义全球化正作为一种显明的“替代全球主义”引发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既然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又有哪些态度和选择呢?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建立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多国发展,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改革开放将社会主义正面影响拓展
3、至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态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地缘政治下,有着极为不同的表现。总体可分为以冷战时期的苏联为代表的对抗式的全球化态度,以一系列东欧转轨国家为代表的放任式的全球化态度和以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代表的参与式的全球化态度。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表现出对抗式的全球化态度,一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不彻底,把全球化单一地看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的全球扩张的结果,故而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采取对抗态度;二是囿于当时国际社会背景,在合作难以达成的基础上,社会主义阵营退而求其次,寻求建立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对落后国家的消极影响和社会主义阵营在资本主
4、义世界体系中的不利地位是这一全球化态度的现实基础。其在20世纪的主要代表是苏联,在21世纪的后继者是古巴和朝鲜。它们坚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的思想、标准和原则将随着资本的扩张统治世界2,生态恶化、两极分化、主权危机等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后果。对抗逻辑下的社会主义路径自然是通过发展社会主义世界市场或社会主义全球化避免资本主义危机。事实证明,违背历史主流,通过对抗的方式寻求发展是难以实现的。20世纪末,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陷入弱势,与它们自绝于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有很大关系。21世纪的古巴和朝鲜难在经济发展上有所起色的主要原因在于难以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主流。当然
5、,拥抱全球化也并非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1个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经受住全球化的挑战,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政权不保3。面对全球化潮流中资本主义的主导优势时,彼时正经历着错误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一再错失改革机会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继而对全球化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为了融入经济全球化,它们几乎一味迎合资本主义世界的改革要求。意识形态方面放弃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政治方面取消无产阶级政党的法定执政地位,经济方面通过向市场经济过渡而逐步改变社会主义制度4230,最终导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冲
6、击下出现了全域性的思想混乱、政治崩溃和经济恶化。基于这种完全放任的全球化态度在世界范围引发的巨大混乱,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出现了20世纪的第二次退党高潮,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纷纷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4107,转向所谓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路径抑或直接拥抱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资本主义的肆意冲击下陷入低潮。当世界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十字路口进退维谷之际,中国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全球化实践为其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选项。共处同一个历史窗口,中国的全球化选择没有倒退到传统的苏联模式,也没有激进地加入东欧国家的转轨行列。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的前提下,中国慢慢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参与式改革、以合作谋发展的全球化之路。始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是应对全球化冲击的一时之举,而是在充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并长期坚持的道路选择。中国的全球化态度的转变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思想上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发展实践对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这一“固有”联系的突破,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为中国发展彻底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全球化模式和避免滑向资本主义全球化漩涡提供了理论凭借、道路遵循和方
8、向指引。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两大主流趋势在中国的全球化实践中得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一方面,中国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成果,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支持、参与、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主动履行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世界担当和历史责任,不断回应世界期待、贡献世界发展,在超越西方全球化所谓成功模式的同时,以共享共赢的全球化实践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5。基于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全球化 进程 中的 社会主义 发展 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