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必修一《归园田居》教学设计.docx
《粤教必修一《归园田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必修一《归园田居》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了解鉴赏诗歌的根本方法,欣赏诗歌的意境。3 .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法鉴赏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学习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1、著名白酒“舍得酒”中广告词“智慧人生,品味舍得”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舍就有得。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舍官场、归园田,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来感受诗人的舍与得。2、(幻灯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
2、,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刚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答复?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3、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陶渊明的作品,比方?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当中,诗人为我们描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外桃源。同学们还记得其中描写的一些句子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一个非
3、常宁静的单纯的社会。那么今天要学习的?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它将向我们展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简介】(以学生回忆为主,力求简洁)陶渊明(约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沼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与陶渊明有关的四个称呼:“田园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隐逸诗人。【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诗歌,然后让学生齐读。朗读点拨:要注意诗歌的情感变化。例如“误落
4、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读出诗人感到惋惜、懊悔、痛心疾首的感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要读出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要表现出乡村田园生活那种非常舒服、愉快的感觉,所以要读得轻快一些。解题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的问题来解读诗歌。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深度品味】朗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一)从何
5、而用明确:官场问: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误入尘网中,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诗中哪些词是指官场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明确:尘网、樊笼。比喻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解读“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中的“误。)(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一个“误”字,含蕴着诗人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几多深刻体悟,对当时社会和官场的几多憎恶,对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几多反思!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
6、,因此十分痛苦。)(二)为何而归7(用原文的诗句答复)明确:A、性木爱丘山(木性)(原因)守拙归园田(目的)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诗人要选择做官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个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择舍官场、归园田,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也就是诗中所说:“守拙归园田”。【(注意“误的炼字)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十
7、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长。】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屡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白的吗?明确: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彻底悔悟。也许是一种托词。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 必修 园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