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摘要】腹壁切口疝是腹壁的完整性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其病因复杂多样,概括为患者因素和(或)原手术操作的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大多数切口疝即可明确诊断,对于小而隐匿的切口疝可经影像学检查确立诊断。依据腹壁缺损大小分类,可分为小切口疝、中切口疝、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依据腹壁损部位分类,可分为前腹壁中央区域切口疝、前腹壁边缘区域切口疝和侧腹壁和背部切口疝;依据是否为疝的复发分类,可分为初发切口疝和复发性切口疝。诊断明确、经过手术风险评估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推荐择期手术;不宜手术或暂不宜手术的患者,推荐采用适当的腹带包扎以限制切口疝的增大和发展。手术方法:(1)
2、单纯缝合修补适用于小切口疝;(2)使用材料的加强修补推荐应用于中切口疝或以上级别的切口疝;(3)开放修补手术使用材料加强时,多以Onlay和SUbIay方法修补。(4)腹腔镜修补手术使用材料加强时,多以IPOM或UnderIay方法;(5)杂交修补手术以常规和腔镜技术相结合进行修补;(6)增加腹腔容量的材料加强方法包括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ST)和侧方腹横肌释放技术(TAR);(7)肌肉筋膜皮瓣的腹壁重建可辅以修补材料进行加强。腹壁切口疝为医源性疾病,亦属腹外疝。切口疝形态多样、差异较大,分类繁杂。相关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当今外科临床具挑战性课题。为进一
3、步提高我国腹壁切口疝诊治水平,并为本专业的从业医师提供临床诊疗纲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一道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编写完成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一、定义腹壁切口疝一般以“切口疝”表述,除非有特指。切口疝是由于原手术的腹壁切口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腹外疝,其疝囊可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腹膜上皮细胞。一般见于腹前壁切口。二、病因及病理生理学变化切口疝的病因复杂多样,概括为患者因素和(或)原手术操作的因素。(1)无法改变或不易改变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等。如高龄、营养不
4、良、糖尿病、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吸烟史等都与切口疝发病相关。(2)使用不当的切口缝合关闭技术和(或)缝合材料。(3)术后切口局部并发的血肿、感染或皮下脂肪液化、无菌性坏死和继发性感染等。(4)术后早期的腹胀和突然间的腹内压增高,如炎性肠麻痹和剧烈的咳嗽等。切口疝是腹壁的完整性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从缺乏腹肌保护的缺损处向外凸出。切口疝给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取决于疝囊的大小和疝出组织或器官的多少,也偶有嵌顿、绞窄。切口疝的疝囊容积可对全身机体产生影响。腹壁的正常功能是由腹壁的4对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与膈肌共同维
5、持的。胸腔压力和腹腔压力互相影响和协调,参与和调节呼吸的幅度、频率和深度,以及回心血量,排便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当腹壁有缺损(切口疝)时,缺损部分的腹壁失去腹肌和膈肌的控制和约束。若为小切口疝,腹壁功能的缺损靠其余的腹肌与膈肌代偿。但在腹内压持续不断的作用下,切口疝(疝囊容积)会随着病程的延续而逐渐增大。若未获得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能发生失代偿情况。腹腔内脏逐步移位出原来的位置进入疝囊,当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之比达到一定程度,将可能对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构成威胁。这种状态称之为巨大切口疝伴有腹腔容量的丧失而致腹壁功能不全。此时可伴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变:(1)呼吸和循环系统。由于腹壁缺损巨大,呼吸时腹肌
6、和膈肌均作用受限。腹部巨大的突起使得膈肌下移,腹腔内脏向外移位,影响胸内压,肺活量,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肺储备功能均会进一步降低。(2)腹腔脏器。主要是指空腔脏器,以肠道及膀胱尤为明显,随腹腔内脏的疝出和移位,导致腹腔压力降低,易使空腔脏器扩张,并影响其血液循环和自身的蠕动,加之腹肌功能受限,常引起排便困难和排尿困难。(3)脊柱和胸廓的稳定性。从整体来看,腹部的形态犹如桶状,这对维持脊柱的三维结构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前腹壁的肌肉对脊柱而言,具有像前支架样的作用。当腹壁肌肉因切口疝发生缺损和薄弱时,这种前支架作用受损,可导致或加重脊柱变形,巨大切口疝患者甚至可出现姿态改变和脊柱疼痛。三、诊断根
7、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大多数切口疝即可明确诊断。对于小而隐匿的切口疝可经B超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立诊断。偶然在其他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原手术切口处有腹壁缺损的疝囊结构存在。推荐常规应用CT或MRl等影像学检查作为术前评估。除可清楚地显示腹壁缺损的位置、大小及疝内容物,及疝补盖与腹腔内器官之间的关系外,还可用于计算疝囊容积和腹腔容积、评价腹壁的强度与弹性,有助于临床治疗决策。影像学检查时使用多个体位,或(和)辅助以屏气等动作可帮助显示及比较切口疝的实际状态。四、分类由于疾病不同、切口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及患者切口愈合差异,切口疝在发生部位和缺损大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了修补的难度
8、和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制定一个理想的切口疝分类方法对选择修补术式和方法、评估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借鉴欧洲疝学会切口疝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推荐从以下3个方面对切口疝进行分类。(一)依据腹壁缺损大小分类1 .小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距离V4cm02 .中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距离4cmX8cm03 .大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距离8cmX12cm。4 .巨大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距离12Cnl或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的比值20%(不论其腹壁缺损最大距离为多少)。(二)依据腹壁缺损部位分类1.前腹壁中央区域(中线或近中线处)切口疝包括脐上、下切口疝,经(绕)脐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壁 切口 诊断 治疗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