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docx
《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是米歇尔渥克继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之后的全新力作,致力于推动我们与风险进行一场全新的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框架,帮助我们刷新风险认知,升级风险应对方案。书中以世界各地引人注目的风险故事为素材,结合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经过验证的实用策略,挑战了人们对待风险的刻板态度,展现了“风险人格”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健康的风险生态系统如何支持我们的经济与社会以及风险同理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的冲突与危机。现代金融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金融危机史,人类发展与演进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
2、人类不断抵御、化解和战胜各种风险的历史。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诱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其发展过程已经清晰地将金融风险产生、扩大、转移与传染的特性展现出来。正如米歇尔渥克在灰犀牛2中所述:“单个行业或国家的金融系统崩溃可能会在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发生的次贷危机那样。”在金融危机之下,公众信心来源于对金融稳健运行的期望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预期,这种期望和预期则建立在公众良好的金融素养基础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尽管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将提高国民金融素养水平纳入政策层面,我国也在2013年制定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并提交二十国集团(G20)峰会,2016年建
3、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但是近年来的风险与危机,已经深刻揭示了在风险社会中人类面临风险的多样性、关联性、复杂性、脆弱性与高度不确定性,这也为我国在新时期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带来新的挑战。第一,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金融教育结构性缺失。央行最新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21指出,消费者缺乏对分散化投资的基本金融常识,表现出追逐短期利益等非理性行为,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积聚金融风险。当前信息技术与金融发展高度融合而公众金融知识普遍滞后,金融投资理财功能被过度宣传而消费者金融投资经验普遍贫乏,交叉性金融产品多样化、结构化、复杂化而消费者金融风险识别、管理与防范能力不足,反映出金融教育
4、表面化、营销化、功利化,尤其是金融风险教育的缺失。第二,风险信息传播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公众接受能力、知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年龄偏大的中老年群体由于脑力、体力、再学习能力等因素,相较于年轻人在风险信息的获取方面明显滞后;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两级传播论”,风险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混乱与无序,容易扰乱与误导消费者的认知与决策。第三,金融行为监管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是以机构监管为核心的分业监管模式,传统的“重审慎监管、轻行为监管”理念在金融混业经营、金融产品边界逐渐模糊、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与趋势下,内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行为监管资源匮乏,监管机构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费者 金融 素养 提升 防范 化解 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