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docx
《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短诗五首(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2.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课前学习任务阅读杜甫的月夜,尝试独立赏析。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 .作者简介。(1)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于象征意味。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2)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
2、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3)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倾向,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后期作品大多是政治题材,歌颂祖国和人民。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船工号子等。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 .写作背景。(1)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2)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诗人平
3、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3)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到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回国后他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统一创作于这个时期。二、合作探究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哲理。(1)月夜中有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先自主找出意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和诗歌意象特征理解其表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诗五首 短诗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