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生版).docx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生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2 .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3 .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4 .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学习过程】预习案1.文体简介(寓言)概念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特点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故事具有虚构性;常运用拟人、比险、夸张、象征等手法。结构寓体所述故事;寓意
2、所托意旨(所给启示)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又名御寇),郑国人,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夺父追日等。第一课时学习案活动一*诵读寓言(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太行()高万仞()募州()尊()山北之搴()里()豫南()曾不能()魁父()投语()()河西()F以应()萄担者()婶妻()智鉴()一盾朔东()少石()始电()穷圉()舜南()(2)用“/标注下面句
3、子的停顿。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活动二:译读故事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总结归纳始一反焉汝之不辱无陇断焉吾与汝毕力平险翼奇运于渤海之尾且年月九十()耳焉置土石()许杂然相许()一百许里()曾,不若()号益其所不能()固汝心之困()困国不以山溪之险()苦何苦而不平()必先芾其心志()止笑而上之日()小露尻尾()诚帝感其遮()岂不诚大丈夫哉()而聚室顾谋日()W山不加增()其基妻献疑日()基如土石何()焉且靠置土石()始一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愚公移山 导学案 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