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营造和保育设施建设内容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营造和保育设施建设内容分类.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生态营造和保育设施建设内容分类1迷你森林依托平原造林地块或部分开敞空间,采取浆果、坚果,阔叶、针叶等不同种类的树木搭配种植,形成多物种密集的小斑块林地,增加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为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适宜栖息地。2小微湿地在水源能够得到保障的区域,宜恢复面积在1hoi?以下的,周期或季节性积水并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小微湿地。小微湿地建设按照DBU/T1928和DB11/T1300的规定执行。3灌丛驿站在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的人工单层纯林或开阔地,选取常绿和落叶植物、浆果和坚果不同食源种类组合搭配,营建以灌木为主的微生境,丰富周边区域的生境类型,为鸟类、小型兽类提供适宜隐蔽和繁殖的栖息地。4
2、砾石花园利用砂石、人造材料等,适当挖掘成植物稀少但利于爬行动物栖息的凹型生境,面积在10in?以内,深度宜小于等于1I11o5螺旋花园利用石块、木栅栏等改造生境,并根据动物生活习性、场地土壤和水分条件,选择性配置具有深根、浅根、喜旱、喜湿、喜阳和喜阴等不同特征的植物,形成螺旋花园,面积宜小于等于15In2。6生态隔离设施宜采用多刺植物、绿篱、小型灌木等自然软隔离,高度宜设置为1m1.2m,宽度宜设置为0.5m0.8m。7本杰士堆选择合适的区域,挖0.5mlIn深的土坑,将石块、树枝、树叶等堆在一起,用掺有乡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本杰士堆地表直径宜为L5m3.0m,高于地面1m2m,其外围宜
3、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蔓生植物作为保护屏障。8倒木圈设置倒木圈为林下植物及幼苗等提供生境,贮存养分和水分、固氮,阻挡水土流失、保护林地生产力,提供碳库和养分库,倒木/倒木圈占地面积小于等于10112o9昆虫旅馆在地面平整靠近昆虫生境的区域,利用枯木、竹子、瓦砾、麦秆稻草、干树叶、树皮等材料,按照各类昆虫习性分层搭建的昆虫栖息场所。宽度宜为20cm50cm,厚度宜为5cm40cm,高度宜为40cm80Clno10人工鱼道在闸坝阻隔的河流,可根据鱼类具有上溯的习性,在临近闸坝侧方建设能够供鱼类泡游通过水闸或水坝的人工水槽。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人工鱼道设计参数按照SL609执行。
4、11人工鱼巢在水中设置浮动支架,支架上种植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竹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小眼子菜、水毛葭等沉水植物,或绑定杨柳须根、棕楣皮和生麻丝等材料,使其漂浮在水中,便于鱼卵黏附。长度宜为50Cm100cm,宽度宜为20Cm50cm,高度宜为20Cnl50cm。12生态浮岛利用高分子材料或轻质生态材料为载体制作浮床,结合营养钵或基质,在浮床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降低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形成一个对水鸟和鱼类友好、微生物易于富集的微环境,提高湿地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境异质性,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长度宜大于300cm,宽度宜大于200cm,厚度
5、宜为20Cm30cm。13人工鸟巢采用木板制作,含巢体、防雨顶盖及安置架等部件,内置稻草的竹节式、瓦钵式、捆绑式、木箱式等人工鸟类栖息地,板块厚度1.5Cm2.0cm,并根据目标鸟类确定巢箱大小、样式,以及洞口大小。14动物饮水点在缺少稳定地表水体的区域可放置收集天然雨水的容器,或利用现有水源营造小型水体,定期补水,形成相对稳定的水源,供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饮水休憩。15刺猬屋含小型动物休息空间和进出甬道两部分,甬道与动物休息空间一侧连接进出,将其置于地面以下营造相对封闭的洞穴生境,采用原木木板制作,其休息空间和甬道尺寸根据目标动物体型确定。16蚯蚓塔利用树叶、杂草等枯落物吸引蚯蚓的装置,管子顶部为可活动的顶盖,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氧气含量和肥力。可采用直径大于15cm,底部带有小孔的PVC或陶土制作。安装时需要埋于土壤中。17堆肥箱采用实木或塑化木等材料制作的,分层或不分层的箱体,收集落叶等有机废弃物,利用自然界中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将植物有机残体进行腐殖质化,转化为富含养分的生态有机肥料的设施。可选择在填充物中投放蚯蚓,有利于增加肥力和土壤腐熟程度,其高度不宜大于1.2m,长度不宜大于1.5m,宽度不宜大于L2m,圆柱形直径不宜大于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