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力学与实践”课程建设1).docx
《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力学与实践”课程建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力学与实践”课程建设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一一“力学与实践”课程建设D魏莎宋亦诚宋丽芬郑冰月*(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上海202244)+(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20007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最直接的知识来源。近年来,我国高校力学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1-4然而,在目前大的形势和背景下,一方面理论课程压缩课时,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弱、应用能力差。工业界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力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评价也并不高。在力学教育中,以前通常是通过设置大作业或实验等实践环节来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在以技术创新为使命的研究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不仅要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应具有培
2、养创新能力的作用。高水平的实践环节设计,既应做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应做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创新能力5-6o为了探讨力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本文分析总结“力学与实践”课程建设情况,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特点和学生参与等几个方面。希望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为其他学科建立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提供借鉴参考Q1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强化课外培养,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式研究工程实际中的机构运动和结构振动,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本课程迄今共讲过23轮。19
3、97年成立力学系,1998年即开设本课程,当时主要包括“商业有限元软件应用”、“计算机实习”和“生产实习”三门课。从2022年起,笔者扩充体系将其整合为系列课程,贯穿本科生前三年级,开设在每年夏季学期。课程包括力学与实践(1)、力学与实践(2)和力学与实践(3)三个阶段。力学与实践(1)是上海大学大类招生学生分流后第一次接触力学学科,对学生主要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未来会学什么,有哪些发展方向。力学与实践(2)和(3)偏向能力培养,在巩固力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最新科研项目或结合课程做一些延伸性的工作。本课程教学参考书包括国内外主流的参考资料7T0。力学与实践(1)面向一
4、年级本科生,共20学时,主要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力学学科现状、主要方向和领域进展,引导同学们了解部分的力学理论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等,特别是本学科教师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工作。力学与实践(2)面向二年级本科生,共60学时,简要回顾理论力学和振动力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运用MATLAB和ABAQUS软件求解理论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振动力学常见连续体振动的基本规律,并从最新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关问题开展课程项目研究,同时选择多篇力学前沿英文学术文献,指导学生进行综述型文献和研究型文献的阅读与汇报,提交课程报告,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力学与实践(3)面向三年级本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架起 力学 实践 桥梁 课程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