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docx
《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现场踏勘及评估、改造技术要求、施工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既有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包含了热力入口至用户的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新建项目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基本规定4.1 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应按现场踏勘评估、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的流程进行。4.2 热用户相关智能软件应具有可拓展性及可升级性。4.3 热用户物联网设备应实现与供热系统智能监控平台、边缘计算器通信。4.4 热用户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应确保系统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4.5 室温采集装置执行DBl1/T
2、2035的相关要求,数据采集及通信执行DBl1/T2107的相关要求。4.6 既有居住建筑应在能耗达到二步节能(在1980年居住建筑供暖能耗基准值基础上节能50%)及以上水平、公共建筑应达到节能建筑基础上开展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5踏勘及评估5.1踏勘1 .1.1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意见及现场资料对既有热用户供热系统进行现场踏勘和分析。5 .1.2踏勘应包含以下项目:a)热用户供热系统的相关设计、竣工图纸;b)建筑面积、产权所属单位、运行管理方式:c)热用户供热系统的投入运行时间;d)阀门、监测仪器仪表等设备的配置情况;e)供暖系统形式,户内散热设备类型;f)供热计量方式、供热
3、量结算点设置及热量表类型、型号、生产厂家、通信方式、供电方式、投入运行时间;g)热用户供热系统水平、垂直热力失调情况、室温情况;h)设备安装空间、电源条件、通信条件和环境状况;i)改造前2个供暖季的运行数据,至少含室温、供回水温度、压力、能耗等数据;建筑节能水平等。5. 2评估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宜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供热系统概述(含用户室温情况描述、信息化情况描述等);b)设备情况:c)建筑节能水平、运行能耗;d)供热系统水力、热力失调分析;e)智能化改造方案及建议。6改造技术要求6. 1一般规定6.1.1 应结合热用户的供热系统形式、热计量实施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应的改
4、造技术方案,典型用户应覆盖供热系统的近端、中端和远端。6.1.2 热用户智能化改造应实现热力入口、户内系统运行参数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及系统运行控制。6.1.3 热用户智能化改造应安装室温监测控制软件等,通过将室温、回水温度、物联网智能阀开度等数据上传智能监控平台、边缘计算器进行计算分析,进而调节控制物联网智能阀,实现精准调控、按需供热。6.1.4 实施热用户智能化改造前,应对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校核。6. 1.5热计量及配套设施参照JGJ173、DBl1/T986、DBll/1066实施。6.2 技术要求6. 2.1居住建筑已实施热计量的供热系统,热计量设施应充分利旧,并将信号采集至智
5、能监控平台;对于利旧的热计量表,应检定后再予以利用;对于不具备利旧条件的系统,智能化改造时可根据情况按以下要求执行:a)采用通断时间面积法的热计量系统,应实现热力入口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设置户用物联网智能阀,配置室温采集装置;b)采用户用热量表法的热计量系统,应实现热力人口热计量数据、户内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设置户用物联网智能阀,配置室温采集装置。7. 2.2居住建筑未设置热计量装置的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时按以下要求执行:a)单管串联和双管垂直系统:热力入口设置热量表并应实现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热力入口设置单元物联网智能阀,采集回水温度并上传;最不利环路宜采集供、回水温度、压力并上
6、传;典型用户应配置室温采集装置;b)分户成环系统应按以下方式进行智能化改造:1)用户入口不具备智能化改造条件时,单元热力入口设置热量表并应实现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单元热力入口设置单元物联网智能阀,采集回水温度并上传;最不利环路宜采集供、回水温度、压力并上传;典型用户应配置室温采集装置;2)用户入口具备智能化改造条件时,单元热力人口设置热量表并应实现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用户入口回水设置户用物联网智能阀,采集用户回水温度并上传,配置室温采集装置;需要时用户入口设置户用热量表并实现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8. 2.3公共建筑已实施热计量的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时应实现公共建筑原有热计量数据远程
7、上传功能,设置单元物联网智能阀,配置室温采集装置。最不利环路宜采集供、回水温度、压力并上传。9. 2.4公共建筑未实施热计量的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时应在公共建筑楼栋热力入口设置热量表并实现热计量数据远程上传功能;设置单元物联网智能阀、采集回水温度并上传;配置室温采集装置。最不利环路宜采集供、回水温度、压力并上传。10. 2,5室温采集装置安装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单管串联和双管垂直系统楼栋室温采集装置的设置应覆盖楼栋典型用户,且设置比例不应低于总户数的15%;b)分户成环系统6.2.2b)1)类方式设置比例不应低于总户数的15%;c)分户成环系统6.2.2b)2)类方式设置比例宜按100%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户 供热 系统 智能化 改造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