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全部指导性案例分类整理.docx
《最高检全部指导性案例分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高检全部指导性案例分类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高检全部指导性案例分类整理(截至第49批)目录刑事检察(114件)(一)正当防卫适用(4件)(二)人格权刑事保护(4件)(三)虚假恐怖信息犯罪(3件)(四)网络犯罪(9件)(五)职务犯罪(10件)(六)金融犯罪(9件)(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4件)(八)侵犯知识产权犯罪(7件)(九)食品安全犯罪(5件)(十)生产安全犯罪(4件)(十一)涉农犯罪(3件)(十二)新型毒品犯罪(4件)(十三)刑事执行检察(13件)(十四)侦查监督(5件)A.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4件)B.非法证据排除(1件)(十五)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2件)(十六)核准追诉案件(4件)(十七)认罪认罚适用(4件)(十八)不诉
2、案件(2件)(十九)职务犯罪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4件)(二十)刑事申诉公开听证(4件)刑事检察(114件)(一)正当防卫适用(4件)1.检例第45号:陈某正当防卫案(2018年发布;第十二批)【关键词】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正当防卫;不批准逮捕【要旨】在被人殴打、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了重大损害的客观后果,但是防卫措施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依法不负刑事责任。2.检例第46号:朱凤山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案(2018年发布;第十二批)【关键词】民间矛盾;故意伤害;防卫过当;二审检察【要旨】在民间矛盾激化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轻微人身侵害行为,可
3、以进行正当防卫,但防卫行为的强度不具有必要性并致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检例第47号:于海明正当防卫案(2018年发布;第十二批)【关键词】行凶;正当防卫;撤销案件【要旨】对于犯罪故意的具体内容虽不确定,但足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行凶”。行凶已经造成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紧迫危险,即使没有发生严重的实害后果,也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4.检例第48号:侯雨秋正当防卫案(2018年发布;第十二批)【关键词】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正当防卫;不起诉【要旨】单方聚众斗殴的,属于不法侵
4、害,没有斗殴故意的一方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单方持械聚众斗殴,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险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二)人格权刑事保护(4件)(5件,其中1件归入公益诉讼检察)1.检例第137号:郎某、何某诽谤案(2022年发布;第三十四批)【关键词】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能动司法;自诉转公诉【要旨】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破坏公众安全感,严重扰乱网络社会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追诉职责,作为公诉案件办理。对公安机关未立案侦查,被害人已提出自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处理好由自诉向公诉程序的转换。2
5、.检例第138号:岳某侮辱案(2022年发布;第三十四批)【关键词】网络侮辱;裸照;情节严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公诉程序【要旨】利用信息网络散布被害人的裸体视频、照片及带有侮辱性的文字,公然侮辱他人,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导致出现被害人自杀等后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应当按照公诉程序,以侮辱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检例第139号:钱某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2年发布;第三十四批)【关键词】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私密空间行为;偷拍;淫秽物品【要旨】自然人在私密空间的日常生活属于民法典保护的隐私。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偷拍他人性行为并制作成视频文件,以贩卖、传播方式予以公
6、开,不仅侵犯他人隐私,而且该偷拍视频公开后具有描绘性行为、宣扬色情的客观属性,符合刑法关于“淫秽物品”的规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追究刑事责任。以牟利为目的提供互联网链接,使他人可以通过偷拍设备实时观看或者下载视频文件的,属于该罪的“贩卖、传播”行为。检察机关办理涉及偷拍他人隐私的刑事案件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依法适用不同罪名追究刑事责任。4.检例第140号:柯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022年发布;第三十四批)【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业主房源信息;身份识别;信息主体另行授权【要旨】业主房源信息是房产交易信息和身份识别信息的组合,包含姓名、通信通讯联系方式、
7、住址、交易价格等内容,属于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未经信息主体另行授权,非法获取、出售限定使用范围的业主房源信息,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时应当对涉案公民个人信息具体甄别,筛除模糊、无效及重复信息,准确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三)虚假恐怖信息犯罪(3件)1.检例第9号:李泽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2013年发布;第三批)【关键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要旨】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选择性罪名。编造恐怖信息以后向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恐怖信息以后向不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
8、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实施数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但应当将其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2.检例第10号:卫学臣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2013年发布;第三批)【关键词】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要旨】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应当结合行为对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经营、教学、科研等秩序的影响程度、对公众造成的恐慌程度以及处置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安全,引起公众恐慌,或者致使航班无法正常起降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3.检例第11号:袁才彦编造虚假恐怖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高 全部 指导性 案例 分类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