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复习题(含五卷)及答案.docx
《法理复习题(含五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复习题(含五卷)及答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法理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关于法律部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宪法已不作为一个法律部门,而是宪法相关法等其他各法律部门的“统帅”B、每个法律部门都有一个轴心法律或法典C、我国的刑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轴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一个法律制度可能由几个法律部门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调整属性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难易程度:中知识点见“法律体系的概念、特点”题型:单选题2、关于法的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法的教育作用既可以通过对合法行为的鼓励和保护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来实现B、
2、法的强制作用针对的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C、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规范作用的保障D、法治社会的法,完全依靠国家强制来实施【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难易程度:中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通过物质性的国家强制力量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运用法律制裁,强迫违法者履行义务、救济受侵害权利、遏止继续违法,保障自身的实现,维护自身的权威,它针对的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制定、公布和实施,确立社会成员的法律信念,对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一般社会成员今后的行为发生影响,它针对的是一般人(包括违法者和其他社会公民)将来的行为,通过保护合法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实现。法治社会的法,首先、主要是靠社会成员的自觉
3、遵守来实施,而不是完全依靠国家强制来实施。题型:单选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方性法规立法权主体的是()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B、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C、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D、县(县级市)、直辖市的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难易程度:易略题型:单选题4、下列各句中的“法律”一词,属于狭义用法的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在法治国家,法律是最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不重要C、在我国,宪法以及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等制定的具有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统称为法律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
4、性法律文件,称为法律【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难易程度:难在我国,狭义上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ABC三项中的“法律”均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题型:单选题5、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办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就此条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该条文只表达了一个授权性规则B、该条文只表达了一个义务性规则C、该条文表达了一个权义复合规则D、该条文中既有授权性规则,又有义务性规则【答案】D【解析
5、】试题解析:难易程度:难权义复合规则就是在一个法律条文中既规定了权利又规定了义务的规则,权义复合规则大多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则,所以法律授予权力的规则通常是权义复合规则。权义复合规则的特点是,被指示的对象有权按照法律规则的规定做出一定行为,同时,做出这种行为又是其不可推卸的义务。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权义复合规则(舒国潼称“职权性规则”)所针对的主体是一个,行为也是一种,它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而不能说一个法条中规定了权利又规定了义务就是在规定权义复合规则。题目中,规定了审判人员在法定条件下自己必须回避的义务,同时又规定了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权利,义务和权利的主体是两个,行为也是两
6、种,所以不属于权义复合规则,而只是在一个条文中包含了一个义务性规则和另一个授权性规则。知识点见“法的要素-法律规则的分类1。题型:单选题6、“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0A、法的普遍性B、法的强制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程序性【答案】A7、我国商标法第7条第2款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法律规则不属于()0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确定性规则【答案】A8、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
7、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悟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秉持的是“恶法非法”的观点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难易程度:中苏格拉底认为判决不公正,但他服从法庭判决,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为雅典树立的守法的典范,因此C项说法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理 复习题 含五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