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docx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人们每天都能听见各种声音,对声音可谓是非常熟悉了,但此时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与声音有关的问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科学思维* 能根据声音的来源不同,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探究实践* 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态度责任* 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运用科学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教学准备
2、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曲的音频资料及其乐谱)、班级记录表等。学生准备录有各种声音的音频资料、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3分钟)1 .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上课了)2 .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听到了铃声)3 .新学期的第一课即将开始了。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加油吧!(学生鼓掌)4 .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热烈的掌声我们身边到处充满着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吧!(板书课题)通过“听听声音”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并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听声音(15分钟)活动
3、一:描述听到的声音。1.教师: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中,通常有高、低、强、弱(边说边演示)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悦耳来形容动听、好听的声音,用刺耳来形容难听或听着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接下来,请大家试着描述听到的声音。2 .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进行描述。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二、听声音活动二:给听到的声音分类。1 .教师:请大家看看“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上面记录的都是我们刚才描述过的声音,你们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 .布置任务:给刚才听到的声音分类。(提示
4、学生按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3 .小结:我们听到的声音中,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悦耳的、也有刺耳的,它们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世界可真奇妙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倾听、感受周围的各种声音,学会辨认和描述听到的声音。三、回忆与交流(10分钟)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2 .学生将已经知道的知识和还想知道的知识记录在“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中,并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3 .教师出示“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的班级记录表,组织学生汇报,将学生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关于声音的知识或问题分别记录下
5、来。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概念、关注了声音的哪些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作铺垫。四、听乐曲(10分钟)L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完成得很不错,老师将一首闪烁的小星星送给大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教师出示曲谱,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2 .让学生唱出乐曲中的音符,同时用手势比画出音符的高低(手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也可以让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变化。3 .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奥秘。用音乐首尾呼应,利用课件播放闪烁的小星星,
6、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板书设计听听声音动物发出的高、低声音的分类自然界发出的声音的描述强、弱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悦耳、刺耳【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一方面我用生活实际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声音出发,引导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两个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一是让学生自己描述声音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对听到的声音分类,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培养提高。在
7、播放闪烁的小星星时,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对音乐音阶等知识了解较少,对上课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要多补充一些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第2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如敲打、碰撞、摩擦),而忽略了发声物体本身的变化,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各种发声物体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思维* 对比分析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尝试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声音 表格 核心 素养 目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