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结题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山州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类别实验研究类研究学科课题负责人石富敏所在学校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小学指导教师马振国高志玉车配晶课题起止时间2022.4.28-2022.7.15附件3文山州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类别实验研究类研究学科课题负责人石富敏所在学校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小学指导教师马振国高志玉车配晶课题研究注意事项和课题申请书填写说明1、学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时间短则一、二个星期,长则一个学期,有些课题可放在假期进行研究,时间就相对集中。2、选择研究问题时注意“小”、“实”、“新”,从身边的生活、学习进行
2、研究。3、确定研究方向(课题题目)时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4、课题名称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方法。如在水的酸碱性对热带鱼的生理影响实验研究这个课题的表述中,研究对象是热带鱼,研究问题是水的酸碱性的影响,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当然,这三点的顺序可灵活运用。5、课题申请书主要回答:“为什么做”、“打算怎么做”、“想达到的什么样的成果”的问题。6、课题申请书一式4份:指导教师(学生课题负责人)、学校各1份、县(市)教研室各2份。(均须加盖学校和教研室公章)。7、申请书封面填写用“宋体、三号”字体,内部正文内容填写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单倍行距。8、
3、在封面“课题类别”处填写以下类别名称(只填其中一类,若认为所研究课题跟几个类别都有关系,则填最主要的类别)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毒品的危害;上海因特网的现状。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高中生对于交笔友现象看法的调查;本地大气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如蚂蚁如何建巢;幼虫如何发育。参观访谈类。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息,回答问题。如电视广告对市民的影响;中学生看营养盒饭。实验研究类。通
4、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如土壤中某些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饮茶对人体吸收某些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某种固体工业废物再利用的研究。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如太阳能一风能通用收集装置的设计和制作;简易高空摘果器;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一、研究活动简要情况和打算(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标、思路、内容、时间与简要步骤和人员分工)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麻栗镇茨竹坝村自2021年起,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重点发展“云海之乡”特色景区,茨竹坝“云海”特色
5、旅游景点的发展将有效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该课题通过组织学生调研、学习、实践、收集资料、走访、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方法来认识和了解茨竹坝“云海”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认识“云海”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云海”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茨竹坝“云海”形成的基本要素,了解“云海”形成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会看气温计及判断风级,风向等基本技能。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丽的“云海”,激发爱护大自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
6、的情感。3、思路: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茨竹坝“云海”形成原因及条件情况,本课题研究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监测茨竹坝(两个月)大气的气温,风向,湿度,云量等数据数值来了解当前“云海”现状,同时从实地调研报告中得出茨竹坝“云海”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以下是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思维导图。4、内容:课题着重在探索茨竹坝“云海”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实地探索中,主要以收集天气信息为主,收集方式为每日收集,收集的天气信息主要有:气温,云量信息,风级风向,相对湿度等。从收集到的信息里统计出每月的气温,云量,相对湿度等的变化规律,从变化规律中总结出“云海”形成的必要条件。5、简要步骤和人员分工:(一)准备阶段(20
7、22年4月28日至4月28日)1.组建课题组指导教师:马振国、高治玉、车配晶课题负责人:石富敏课题组成员:石富宇曾忠蝶韦开梦韦开薇韦紫妍曾开洋(二)实施阶段(2020年4月29日至6月30日)1 .收集资料:组长石富敏组织成员到图书室及计算机室收集相关云、风、气温、湿度等天气信息的相关资料,指导教师协助筛选材料,并做好相关记录。2 .开展问卷调查:成员韦开梦和曾忠蝶对学校学生开展一次关于“云海”形成的问卷调查,收集并汇总调查相关结果情况,将调查结果进行记录。3 .开展实地调:组长石富敏组织全部成员在校外实地考察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温度、湿度等情况,各成员做好日志记录。校内天气监测由各成员轮流收
8、集做好温度、湿度等信息记录。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并强调好外出安全注意事项。4 .整理分析资料:曾忠蝶、韦开薇、韦紫妍对收到的资料和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并形成报告。5 .研究总结:石富敏、石富宇根据天气信息统计结论得出“云海”形成的必要条件。二、研究方法、手段课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 .文献法。通过搜集阅读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详细掌握天气基本信息。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搜集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去搜集与研究“云海”形成方面的相关信息。4 .实验法。通过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观察研究,把每天天气的变化和结果详细地归纳记录下来,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好准备。三、研究预期成
9、果1 .阶段成果:形成茨竹坝2个月天气变化情况的统计表。2 .最终成果:由茨竹坝2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推导总结出茨竹坝“云海”形成的必要条件。四、外出(或涉及安全隐患)安全措施1 .课题组成员在外出时,需要注意交通等个人安全。2 .未经指导教师允许,课题组员不得私自外出。3 .实地调查中,不大声喧哗,不打闹。4 .实地调查中,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5 .爱护学校科学仪器,轻拿轻放,不用时及时归还。五、指导教师评估(侧重评估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中,课题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茨竹坝村委会实地调研收集及记录天气相关信息,同时,学生以
10、学校为监测点,通过学校气象站进行记录每日天气信息。通过两个月的天气记录及实地收集天气信息,再进行分析整理后总结出“云海”形成的必要条件。整个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通过两点一线的方式,即学校气象站天气相关数值的记录路线和村委会实地考察底层云量和高层云量变化的纪录线。通过两点循环、不断滚动的实践模式,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天气中寻找“云海”产生的秘密。这些直观新颖的实践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附件4文山州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类别实验研究类研究学科课题负责人石富敏所在学校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小学指导教师马振国高志玉车配晶课
11、题起止时间2022.4.28-2022.7.15课题结题申请评审须知1、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指导教师或课题负责人须将文山州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和文山州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式2份,),经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上交到所属县(市)教育局教研室。由所属县(市)教育局教研室择优推荐(均须加盖学校和教研室公章)上报到文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规划办公室。2、结题研究报告封面内容填写用“宋体、三号字体,报告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单倍行距。3、结题研究报告主要阐述:研究的具体思路、方法、主要步骤、取得的成果。4、若课题研究成果中有论文公开发表或成果进行推广的,要符发表刊物
12、复印件或推广学校(单位)的推广证明作为证明材料。5、结题材料除了研究报告,还可以附主要的过程性痕迹材料。6、申请结题的课题,专家组根据结题研究报告中申报课题时提出的研究活动实施思路、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成果等方面完成情况客观签署意见。课题名称寻找茨竹坝“云海”的秘密课题研究总时间二个半月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年级课题中承担的任务(或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石富敏六年级课题负责人(课题的资料搜集,总结等)石富宇五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情况等)曾忠蝶四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情况等)韦开梦五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情况等)韦开薇四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
13、情况等)韦紫妍三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情况等)曾开洋四年级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记录每日天气情况等)一、自我鉴定(课题基本简况和对课题选题、组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成果的自我评价)石富敏:在这次实践研究中,我担任课题的负责人,在这里非常感谢三位指导教师的帮助,同时也感谢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三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按期按质完成了这次课题研究之旅,在此次的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关于天气的知识,在两个月的研究记录中,我们发现了“云海”形成的条件,“云海”形成需要特定的地形,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石富宇:这次的实践研究,我主要负责信息的搜集及每日天气记录,这次
14、的课题主要从天气记录的变化规律,来寻找“云海”形成的必要条件,这次实践研究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曾忠蝶:在此次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不但学会了很多天气符号,同时还学会了动手做雨量器和风向标,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云海”形成的原因。韦开梦:“云海”之乡就是我的故乡,之前我未想过要探索“云海”形成的原因,因为之前我一直认为它就是常见雾。经过这次学习研究,我知道了“云海”形成是跟气候和地形有关系的。韦开薇:在这次实践研究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天气信息的收集和记录,同时还负责拍照记录。韦紫妍:作为课题组最小的我来说,我就是小小收集手,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在实地考察中捡了很多人为的废弃垃圾,有矿泉水瓶,有
15、食品包装袋等等。曾开洋:“我学习,我快乐”,这次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负责天气信息的收集和记录,通过同学们地不断努力,我们找到了“云海”形成的原因。二、课题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茨竹坝“云海”形成的基本要素,了解“云海”形成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会看气温计及判断风级,风向等基本技能。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丽的“云海”,激发爱护大自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三、课题的实施(包括思路和研究简要过程)(一)研究思路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茨竹坝“云海”形成原因及条件情况,本课题研究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监测茨竹坝小学(两个月)大气的气温,风向,湿度,云量等数据数值来了解当前“云海”现状,同时从实地调研报告中得出茨竹坝“云海”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以下是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思维导图。(二)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年4月28日至4月28日)1.组建课题组指导教师:马振国、高志玉、车配晶课题负责人:石富敏课题组成员:石富宇曾忠蝶韦开梦韦开薇韦紫妍曾开洋(2)实施阶段(2020年4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