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中的叩问.docx
《前行中的叩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行中的叩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前行中的叩问炉前浇铸(中国画)李斛自画像(素描1950年)李斛十三陵水库工地夜景(中国画)李斛【艺海撷英】“招L何之”是李斛在一张小画上的自题。画家在大面积留白中,于画面右下方绘一着红衣、骑瘦马的小人儿,这幅作品可被看作是对时代的发问中国绘画究竟去向何方?步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李斛的水墨、油画、素描和速写等150余件作品,仿佛是他在时代洪流中作出的回应。1933年,李斛考入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彼时的他已经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2年至1946年,他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人,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赏识。展厅中,格外醒目的嘉陵江
2、纤夫便是李斛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几位纤夫正奋力拉纤前行,耳边仿佛能听到高亢、激越的“川江号子”。当时的嘉陵江运输十分繁忙,大小船只往来江上,络绎不绝。船夫成群结队,顺水划梯,逆水拖纤。李斛常常对景写生,跑遍沿江码头,最终完成了这幅创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徐悲鸿从中央大学艺术系选出两名优秀学生进行中国画中西合璧的尝试,一位是国画专业的宗其香,另一位便是油画专业的李斛。在强种战火中的难民等一系列作品中,李斛以墨线勾勒轮廓,色墨兼用,并皴擦晕染出结构和体积感,体现出在传统笔墨中融入西画造型技法的理念。1946年,李斛毕业时在重庆举办了个人画展,徐悲鸿题日:“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行 中的 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