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从六个方面,清楚地诠释了离一多因的道理,接下来对此.docx
《前面从六个方面,清楚地诠释了离一多因的道理,接下来对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面从六个方面,清楚地诠释了离一多因的道理,接下来对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前面从六个方面,清楚地诠释了离一多因的道理,接下来对此中观四百论讲记1前面从六个方面,清楚地诠释了离一多因的道理,接下来对此进行总结。辛三、摄要而说分二,一、正说,二、以此能遮其余之理。壬一、正说审观诸法时,无一体实有,一体既非有,多体亦应无。颂文直解如是于总及别等的内外任何法,以离一多因观察时,没有实有的一体。一体既然没有,因此更不可能聚集成多体,而成立为依缘而起的大空之相。如入中论云:“功德支贪相薪等,有德支贪所相火,如观察车七相无,由余世间共许有。”释义本颂阐述了离一多因的定义。其中前两句说诸法都没有实有的一体,后两句进一步否定了多体。离一多因的关键是离一,因此前面圣天菩萨对离一进行了广
2、说,大家对此要融会贯通,深入领会。理解了“离一”后,“离多”也就自然理解了。万法没有一,更没有多。但是大家自己反观一下,在你的境界里,有什么不是一体的,要知道,在凡夫的心里,执著了很多的一体,而忽视了这些法的多体。比如大家会认为有一根柱子、一座汉经堂、一个五明佛学院,一个色达县、2中观四百论讲记一个四川省、一个中国、一个地球,甚至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大家在这样说的时候,都是把这些法当作实有的一体,也就是当作一个完整的法。但实际上呢,构成这些法,并且起作用的,仅仅只是它们的支分而已。而它们的支分,同样是由更小的支分构成。分析到最后,八事、四大种,乃至极微都不能成立。那么善于思维、观察的人,就
3、会知道,既然这些粗粗细细的一体法,本来都不存在,实际都没出现过,那就只是众生的无明妄识分别、增益出来的,就像梦里的所有现象,全都是梦心分别、增益出来一样。或者用现在常说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自己“脑补”出来的。因为大家增益出了这些一体法,并且还执著为实有,由此而起烦恼、造业,而在轮回中流转。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家想要不感受苦果,不流转轮回,就得把这些实际是虚妄,却被执为实有的种种一体法,全都看破。这是修学中观法门应该用功的地方。在前面的偈颂中,圣天菩萨以瓶子为例,对外面的器世界,或者说物质世界,用离一多因进行了分析。离一多因当然也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心识,比如静命菩萨的中观庄严论就用离一多因,对心识
4、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壬二、以此能遮其余之理这里的“其余”,是指外道的教理。前面用离一多因,主要遮破了内道承许的四大种与四大种所造色,下面一颂将指出,离一多因同样适用于遮破外道的教理。中观四百论讲记3若法更无余,汝谓为一体,诸法皆三性,故一体为无。难词释义三性:有些外道认为一个法上有三性,比如胜论师认为每个法上都具有实、一、有三性,数论师认为色法的自性具有忧、喜、暗三性。如果实有的地极微上,没有其余的极微,所以你说地极微是实有的一体,那么为何还承许地极微上有实性、有性、一性这三法,同样在德性上,也应该有所谓德性、有性、一性三法。因为你承许任何法上都有三性,所以并没有一体的法。释义本颂以汇集相违因,
5、遮破存在实有的一体法。第一句是外道认为存在实有一体法的理由,第二句是外道认为存在实有一体法的结论,第三句引用外道的任何法都有三性的观点,第四句以此否定存在实有的一体法。“若法更无余,汝谓为一体”,这解释了什么是一体法。即一个法上,没有任何其余的法,也就是这个法已经非常纯了,无法再分出其余的法,那么这个法就是一体的。打个比方,即使纯度是99.999%的黄金,还不算是一体法,因为还有杂质。那么什么样的法能算得上是一体法呢,胜论外道就认为,地大极微就是一个实有的一体法,原因是,在地大极4中观四百论讲记微上,不存在其他三大的极微。但是这个观点被胜论师的另外一个观点遮破了。那个观点就是胜论师认为的“诸法
6、皆三性”,即任何一个法,都同时具有实性、一性、有性,而且在这三性上,每个性又分别有它们的实性、一性、有性。既然有不同的性,那必然有不同的体,这样就不存在一体的法,所以说:“故一体为无”。数论外道则认为一切色法的自性是实有的一体法,但同时又认为自性由忧、喜、暗三者形成,这同样也产生了矛盾,说明自性并不是所谓的实有一体。这以上用离一多因阐明了,一切法的真实性都是离边的大空。接下来用破有无生因继续揭示,诸法本来是大空的真相。庚二、说观察果之破有无生因果在产生之前,已经在因中存在,这叫“有而生”,并未在因中存在,这叫“无而生”。对这两种情况全都遮破的正理,即是“破有无生因”。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随
7、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难词释义双:即既是一体,也非一体。泯:即既不是一体,也不是非一体。颂文直解智者把在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因中既有果又无果、因中观四百论讲记5中既非有果又非无果这四种承许,依次而配因果一体、因果非一体、因果既一体又非一体、因果既非一体又非非一体,即能了达这些承许,并非真实成立。释义第十一品的“破时品”中说:“若执果先有,造宫舍严具,柱等则唐捐,果先无亦尔。”这个偈颂,用到的就是破有无生因。法尊法师在入中论自释中,把这个偈颂翻译为:“若许己有果,及计尚无果,柱等庄饰屋,此义应非有”。两个翻译意义相同,但因为后者更接近藏文的语句顺序,所以下面就用后一个翻译来解释。一、因中有果: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面 六个 方面 清楚 诠释 离一多 道理 接下来 对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