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docx
《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上学期,我有幸从初一开始教学,感觉孩子们的问题较多,加强初小衔接的内容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思考了一下问题:1、内容的衔接虽然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第一,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实数,运算关系也在原来的四则运算基础上引入了乘方、开方等运算。因此,小学老师要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实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小学范围内符号法则的
2、教学。初中老师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实数的产生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产生这些数的意义;二是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情况,找出原因,探寻对策,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性。第二,从“数”到“式”的过渡。小学里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概念,研究的是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飞跃,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建议小学老师在教学字母表示数和建立方程时,除了完成知识性目标之外,一定要重视学生数感、符号感。同时也建议初中的老师们同样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数感、符号感以及方程模型的建立。第三,解题格式
3、上的过渡。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证明对学生来讲是很陌生的。建议小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说明题,让学生逐步开展推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说理过程的逻辑性,和解答过程的完整性。建议初中的老师在合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逐步强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严格规范证明的书写步骤,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证明的基本要求,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想法,知道推理必须有依据,证明过程的表述必须条理清楚。第四,解答方法上的过渡。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算术方法的特点是逆推求解,而代数方法则
4、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到初中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老师一要强化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要重视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初中老师可以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不要急于强迫学生必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多提供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再带领学生对比,加深方程建模的思想,以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使用方程这种工具的意识。2、方法的衔接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
5、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更以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将教材内的数学方法、思想在各年级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建议六年级在总复习时能将小学阶段的数学方法、思想进行梳理和提升。特别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学生能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提供给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初小 衔接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