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砚台考.docx
《兰陵砚台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陵砚台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兰陵的砚台口矿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孟凡晓砚者,研也,即研磨之器,为文房四宝之一,好像中华文化圈独有。中国的砚台品种繁多,东西南北中皆有;玉、石、砖、木、瓦,金、银、铜、铁、锡,都能拿来做砚台。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石砚,这也是最原始的制砚用材。提到砚台,大概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然砚、澄泥砚。山东砚台品种比较丰富,蔚为大观,号称“鲁砚”。主要有红丝砚(据说以前也是四大名砚之一)、淄砚、尼山砚、徐公砚、浮莱砚、田横砚、坨矶砚(又名“雪浪金星砚)、金星砚、温石砚等十几个品种,遍布山东境内临胸、临沂等十余个市县区。由于鲁砚在艺术上表现的特殊性和共同性,可以将其艺术风格归纳为“巧用天工,简
2、朴大方”8个字。巧用天工的关键在于巧用。巧用,即用材施艺得当,用得恰到好处,这样便会显其纹,增其色;反之则损其纹,逊其色。简朴大方,关键在于简。简不能理解为简单,更不能与简陋混同。简,是高度的艺术概括,是艺术表现上的取舍得当。没有简,便做不到朴。朴即古雅、浑厚等,做不到朴便不会有大方的效果。正如刘海粟在看了鲁砚后说:“你们是想得多,刻得少,让人有丰富的联想。”又如陈叔亮说:”设计有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形态,构思巧,雕刻装饰有特点,没有模仿通行的精雕细刻,而是因材施艺,略加点缀,能使人发挥更多的想象。”工艺美术家们曾经设想,把自清乾隆以来制砚逐渐趋于繁琐甚至俗陋的状况,拉到简朴大方的路子上来,并试
3、从鲁砚艺术风格的探讨、实践开始。鲁砚第一次在北京展出时,便得到当代学者赵朴初、画家李苦禅、书法家马千里等人的题辞。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石可的作品,尤其高雅脱俗。1979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鲁砚艺术展,备受文化界的高度赞誉,至今出口不衰。言归正传,下面介绍兰陵县的砚台品种,主要有紫金砚、薛山砚。(一)紫金砚多年前,那时我还在兰陵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老者,颇有文艺气息。老者坐定后告知来龙去脉,原来他是下村乡的一个民间制砚艺人,想评上工艺美术师的称号,但是得考英语,自己又对英语一窍不通,只能找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让当地政府部门开具证明,证明他的作品曾经在外事活动中或者国际交往中被赠与外国
4、政府或者知名人士。然后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正是紫金砚,雕工精细、匠心独运,确实让人见之生怜。不过我们县政府没有外事活动,也没有赠送过他的作品,所以不能开具这个证明。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掉了。我同事质疑,既然想开证明,怎么不送几个给县政府?还笑话这个老者不会办事。后来我才得知,这种砚台很珍贵,从选材到设计再到施刀十分不容易,一年做不了几个,一个价值上万,大概是他实在舍不得。紫金石质地致密嫩滑,纹理缭绕,色泽映紫,声音清脆,硬度中低,易于加工。早在唐朝时就“竞取为砚”,视为珍品。至宋朝初年,石源濒于匮乏。宋代米(字元章)题跋的“紫金石砚”,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是当今面世的仅有的一方紫金石古砚。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砚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