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记忆机制研究-.docx
《图书馆的记忆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的记忆机制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图书馆的记忆机制研究*郑秀花王晓琳王瑛琦(L浙江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07)(2.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80)1社会与个体的同构性:社会记忆的可能记忆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如果失去记忆功能,他便无法正常生存和生活。洛克(JohnLocke)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1洛克在这里指出了记忆的两方面意义:第一,记忆是人的最重要官能之一,人的其他官能也需要记忆官能的协调才能正常发挥效用;第二,人的记忆官能是人能
2、够获取和形成间接经验和知识的生理基础。毋庸置疑,人的思维机能建基于记忆机能基础上,没有记忆机能便没有正常的思维机能。洛克上述判断是针对个体记忆而言的,同理,“一个社会也要有自己的社会记忆,一个社会,如果丧失了社会记忆,社会也就无法进步和发展了”280。在以往的学科分野中,记忆研究往往被限定于心理学范畴之中。然而,随着人们认识视野的扩展和认识手段的进步,记忆研究已不限于心理学意义上的记忆研究,从而提出了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等多种记忆类型及其概念,记忆研究也从心理学扩展至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之中。社会记忆,是以社会为主体的记忆,是超个体记忆范畴,它
3、是以社会手段存储、加工、提取人的认知信息的记忆运作类型。与社会记忆概念紧密相关的记忆类型有集体记忆、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等。集体记忆包括民族记忆、种族记忆、群体记忆等类型。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是从记忆主体角度划分的记忆类型概念,而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等则是从记忆内容角度划分的记忆类型概念。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等概念之间存在多种形式、多种向度的交叉联系,甚至有时还可以交替使用,如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之举,既可称为社会记忆之举,又可称为集体记忆(民族记忆)、历史记忆之举;若从纪念形式而言,又可称为“仪式性记忆”之举;若从纪念内容而言,又可称为“战争记忆”之举
4、;若从纪念活动令人忆起那段悲痛往事而言,又可称为“创伤记忆”之举;若从纪念馆建筑及其陈列实物而言,又可称为“实物记忆”之举,等等。那么,社会乃非生命个体,何以具有记忆机制?社会所以能够记忆,其根源在于社会与个体具有同构性Q也就是说,社会与个体一样,也具有主体性,也具有意识即集体意识(collectiveconsciousness),诚如涂尔干(EmileDurkheini,又译迪尔凯姆)所说,“如果社会对个体而言是普遍的,那么无疑它也是具有其自身外形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个体性(individuality)本身;它是一种特殊的主体(subject)v3o社会具有主体性和集体意识,这是社会成为记忆主体
5、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个体生命信息的传递靠DNA基因遗传机制,同理,超个体的社会文明信息的传递也需要特定的“遗传”机制,这种“遗传”机制就是超个体、超生命、跨时空的“社会遗传”机制。这就是个体生命信息传递机制与社会文明信息传递机制之间的同构性表现。波普尔(KarlPopper)说过,“可以把神话、观念和理论都看成是人类活动的一些最典型产品。它们和工具一样,是在我们身外进化的器官,它们是人体外的人造物”4。波普尔这里所说的“人造物”就是指能够承载和传递社会文明信息的人工载体。这种人工载体与承载个体生命信息的DNA载体之间具有同构性一一两者都具有信息承载、复制与传递的结构性功能。这种人工载体其实就
6、是广义上的文献一一能够承载、复制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信息的体外人工载体。在哲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文献载体往往称为“文本”(text)o这种人工载体是人类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把自身的认识成果创造性地对象化到另一个对象世界中,这种对象世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化自然”(亦即文化世界),此人化自然其实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这种对象化能力只有人类才具有,因而成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正因为人类创造出了人化自然,使得人类的文明成果信息能够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性而跨代际、跨时空传播,这就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文明遗传”机制所在。“文明遗传”机制也就是“社会遗传”机制,因为“人类
7、是以社会遗传的方式,即以社会文化的超个体的体外遗传来积累自己的社会进步”5o社会遗传与个体生命信息的遗传之间具有同构性,即两者都具有信息的承载、复制与传递的结构性功能机制。但两者也有根本的区别,表现在:个体生命信息的遗传只能在种系范围内进行代际复制和进化,表现为重复性进化;而社会遗传则可以超种系、超个体地进行积累式、跨越式、跨时空式的纵横传递和进步。从记忆的角度而言,社会文明信息的承载、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也就是社会记忆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遗传就是社会记忆。人类所独有的社会记忆机制,是人类社会能够在前人文明成果基础上实现非重复性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马克思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
8、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马克思在这里指明了人类文明创造与文明继承之间的关系,即“创造”是“继承”基础上的创造,而这种继承的过程就是社会记忆的过程。2图书馆与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的关系2.1 图书馆与社会记忆前文已指出,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信息的体外记忆载体主要是广义上的文献。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不间断性,必然致使文献数量的剧增(大体表现为指数式增长,文献计量学中的“普赖斯定律”证明了这一点)。文献数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馆 记忆 机制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