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时代新人应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docx
《党课:时代新人应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时代新人应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时代新人应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表明了“志气、骨气、底气”是时代新人应该有的精神气质。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有高远志气、铮铮骨气和深厚底气。当下,探究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与内蕴,对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一、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养成人的精神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既受外
2、在客观因素影响,又须有内在主观因素支撑。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养成,是文化底蕴、理论素养、实践基础以及主观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向来就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民族。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孟子公孙丑上),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蜀先主庙),陶安的“盛大流行天地气,有生得此本豪雄”(浩气)o这些格言诗句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的精气神的培养。青年毛泽东“尝读诗书,颇立志气”,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圣贤理想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儒家认为,君子要努力成为圣贤,通过潜心躬行“内圣外王”之道,造就理想人
3、格,建造理想社会,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最高境界。在毛泽东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推崇圣贤的言论。圣贤理想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塑形起着重大作用。在人格理想方面,他赞同“内圣外王”之道,即强调在修身养性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内圣”的人格力量转化为“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力量。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实践,才能在“斫我心灵,丧我志气”的昏昏乱世中立身处世。在社会理想方面,早年毛泽东乐于追求君子之道,认为“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并将孔子的“大同”理想作为奋斗目标。他曾试图通过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新村”试验将大同理想变为现实,只是后来在不断摸索中最终
4、选定彻底改造的革命手段,并将目标升华为更具科学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刚健特质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骨气。“刚”是指有进取心,不屈服于外力;“健”是指具有耐久力。中华传统的刚健精神具有丰富内涵,既包括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斗争精神,又包括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民族气节。刚健气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湖湘文化的突出表现。毛泽东在中国的湖湘大地上成长起来,既受品格坚韧刚毅、品性质朴善良的湖湘民风熏陶,又受重视民族气节、关心国家大事的湖湘土风影响。近代以来,远有王船山、魏源,近有谭嗣同、陈天华,湖南涌现出许多高扬民族大义、怀有铮铮铁骨的仁人志士。正是在自强不息”的浓厚
5、文化氛围中,毛泽东的思想认识、道德品格逐渐形成与发展。他曾写过“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的文字。基于刚健气质作用和前提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注重在社会实践中、体育锻炼中磨砺意志、增强骨气。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底气。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着重的是人。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突出了中国文化重视人自身价值的特点。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理念是形成毛泽东“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是自主、自觉和自为的存在”等思想的基础,也是塑造青年毛泽东底气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是毛泽东“贵我”主观道德律的渊源之一。他提出“我即宇宙”“我即实在,实
6、在即我”的论断,高度宣扬人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民本主义思想的渊源之一。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的学说最突出地体现在民本主义思想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观点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为他日后挖掘群众联合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对群众联合的信心做了重要铺垫。在传统“以人为本”理念以及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坚信人的力量,重视发扬人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深厚的底气。(二)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人们能充分认识客观规律、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在理论素养增强的过程中,知识会塑造主体独有的精神气质。青年毛泽东十分注重理论研究
7、,他钻研过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改良主义,最后选择和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青年毛泽东展现出更加积极昂扬的精神气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鼓舞了青年毛泽东的志气。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毛泽东少年时期便对平民百姓饱含同情,他和蔡和森等人日后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就是以使个人“奋斗向上”和“全人类生活向上”为追求,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为目标。在亲历五四运动后,他看到了人民蕴含的蓬勃力量,并意识到民众大联合是解决国家社会黑
8、暗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思考如何发挥群众力量的问题时,毛泽东深刻反思以往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也就找到了发挥民众联合力量来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人民既是奋斗目标,也是依靠力量。在那个时代,人民的力量要通过革命斗争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创见为毛泽东依靠群众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志向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激发了青年毛泽东的骨气。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毛泽东是一名充满斗志的革命青年。他一方面对暴政强权持猛烈批判态度,曾领导过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教育和发动了广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时代 新人 学习 青年 毛泽东 志气 骨气 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