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病例护理常规知识.docx
《中医各病例护理常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病例护理常规知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一、临床表现凡因外感邪毒所致急性发热,以体温升高(38.5摄氏度以上)恶寒伴有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即称外感发热症。本症见于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二、中医辨证分型1、风热犯表证:发热微恶寒,咽喉赤痛或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2、风寒束表证:恶寒甚于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3、暑湿袭表证:发热恶寒,头重,胸腹闷胀,舌红苔白腻,脉濡滑。4、卫气同病证:高热恶寒,烦渴,少汗身痛,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洪大。三、临症护理1、高热神昏者,可遵医嘱针刺十宣放血,或针刺大椎、陶道等穴,以清泻邪热。2、高热厥脱者,给予十宣放血,或曲池、尺泽、委中放血。并针刺人中
2、、内关穴,昏迷者加刺涌泉穴。3、中药针剂(柴胡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按医嘱肌肉注射等)。4、高热Iffl血、呕血、便血、等症时,参照相关疾病护理。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富营养。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2、风寒发热忌油腻,生冷;风热发热多饮水,果汁、清凉饮料及食西瓜。忌辛辣动火之品。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五、用药护理1、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2、风热犯表者,选用银翘散,以清热解表。3、风寒束表者,选用荆防败毒散,以解表散寒。4、暑
3、湿袭表者,选用新加香需饮,以清暑除湿解表。5、卫气同病者,选用银翘白虎汤,以辛凉解表,清气泄热。六、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的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呕吐物。翻身时要拍背,遵医嘱按时使用抗生素。七、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2、注意病愈初期的修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5、积极治疗原发病。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食疗方:1、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
4、,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2、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厥脱证急症(休克)一、临床表现1、神志淡漠、但欲寐或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潮红或发纲,四肢厥冷,汗出不止,气息微弱或气促息粗等症状。2、脉沉细无力或脉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80unHg,脉压差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30mmHg)(尿量每小时少于30毫升),指压再充盈时间大于3秒。二、中医辨证分型1、气阴耗伤证:神差,面色苍白,气短,口渴,汗出,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2、真阴衰竭证: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舌光干枯无苔,脉
5、虚数或结代。3、阳气暴脱证: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脉微弱欲绝。三、临症施护1、卧床休息(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将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病室安静及床单元的清洁、干燥。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3、注意保暖,但切勿体表加温,以免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高热者应酌情予以物理降温。4、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的病因进行护理。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及抢救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的变化。6、神昏者,可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阳脱者,用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四、饮食护理1、饮
6、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2、饮食要有规律,注重脾胃的养护及肝肾的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及瓜果。五、给药护理1、遵医嘱准确给药。2、使用抗生素时,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并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3、参麦或生脉注射液。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水20毫升静注,隔10-15分钟一次,连续3-5次,或以50-IoO毫升加入5%葡萄糖水或盐水250-500毫升静滴,直至病情好转为止。4、参附注射液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水(或盐水)400-500毫升静脉滴注,初起滴速宜快,后酌情减慢,直至阳气回复为止。若肢冷息微,汗出如油,阴竭阳脱者,参附注射液与参麦或生脉注射液合用,用量同前。六、并发
7、症护理急性脏器衰竭:休克时应取平卧位,腿部抬高30,注意保暖和安静,密切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配合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祛除发生DlC的诱因,密切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配合抢救。七、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3、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宜忌,戒烟酒,注意营养的补充。4、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畅调情志。5、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医院检查。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塞或不利、舌眼歪斜,便身感觉异常。二、中医辨证分型(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病例 护理 常规 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