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考点解读).docx
《7.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考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考点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7.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考点解读)(解析版)5、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籍着,火关闭阀门等;Bl绝_a;如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2)其它应用: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
2、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拓展:煽风点火、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火上浇油、抱薪救火一增加可燃物钻木取火一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杯水车薪水太少了,不能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6、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1)易燃物:是指易爆烧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常见的易燃物有破、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石油产品、发胶J丝、柴草、面粉、煤粉、棉絮等。(2)易爆物:是指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3、: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要注意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要做到人走电断,经常检查以防止自燃和爆炸。(4)火场自救、逃生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如果房间内有物品正在燃烧,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蠹物质、烟尘进入体内:房间里燃烧,由于空气的流通,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而下层空气相对较箜,所以逃生时应沿墙根BTF靠近地面前进。(5)防范爆炸的措施,主要分为有以下四种情况: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措施:各种可燃
4、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在点燃或加热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反应前,都必须检验纯度;防止加热时爆炸的措施: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g藁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b给试管等玻璃仪器加热前,必需将其外量擦干;加热的时候,应先给试管等进行磁L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的处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这些情况都可能炸裂试管;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
5、固体试剂受热时放出的水蒸在试管口冷潦后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防止燃烧产物引起爆炸的措施:在集气瓶中燃烧细铁丝、铝丝或铝片等金属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如果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可能会造成集气瓶炸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因此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在瓶底放少一水或铺一层细沙等;防止倒吸引起爆裂或炸裂的措施:在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实验时,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a加热尽可能均匀;b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净作用的安全瓶;C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
6、倒扣的漏斗等等;d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7、几种常见的化学图标和灭火器(D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是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常用的化学品标志,以及节水、节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等等,具体如图所示:(2)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F19Na23S3
7、2C135.5K39Ca40Cu64Zn65【考点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11(2023秋南宁月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和隔离可燃物B.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C.扇子能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D.在提供氯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答案】C【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和隔离可燃物,故A正确;B、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B;C、扇子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1 燃烧 灭火 课时 考点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