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解析版)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G)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生、放热的剧烈的瓶化反应。(2)发光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儿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l2-2HCIMg在CO?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C02三2MgO+C(4)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5)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共有三个:(1)可燃物;(2)1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次点。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是
2、指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纨气或空气)充足时的充分燃烧;(2)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I或空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燃烧是可燃物与氨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氨化反应;(2)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雕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3)缓慢l化是指有些叙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化;(4)自燃是指由缓恻R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5)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区别联系反应条件反应剧烈度反应现象燃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剧烈发光放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实质都是氧化反应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非常剧烈发光放热、爆炸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缓慢不发光,要放热自燃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由缓慢转化成剧烈燃烧由不明显到发光放热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D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红磷铜片热水-白磷热水 白磷红磷铜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 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
4、下燃烧实验分析:铜片的作用:导热、放药品;热水的作用:使水中白磷与空气Wl绝;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改进实验方案】改进原因:P2O5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实验用药品较多。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 生大量白烟,左边气球先胀大 后变瘪。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 白磷不燃烧。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防大烧杯的作 用是密闭,防 止白烟逸散, 污染空气。(2)燃烧条件对比实验Ca40 Cu64 Zn65【考点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典例11(2022秋蚌山区期末)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
5、0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先通入0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木炭燃烧生成的CO2【答案】B【分析】A、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02,木炭燃烧进行分析。B、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C、根据先通0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02,木炭
6、燃烧,可以证明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A正确;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不能证明燃烧有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N2,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现象明显,能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o【典例12(2022秋蒙城县期末)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质(1)提出问题:镁条能在氧气中燃烧,镁条能不能在其它气体中燃烧呢?(2)实验探究小明同学用用烟钳夹持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氯气(Cb)的集气瓶内
7、,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推理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小明根据已有的知识,推理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镁固体,她做出推理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此燃烧事实,小明同学对燃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3)微观分析模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或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镁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一种金属,图是镁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氯原子、镁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两种新微粒,微粒符号分别为Cl-、Mg?+(填符号),两种新粒子结合生成氯化镁。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思考下列关于镁原子结构的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1 燃烧 灭火 课时 考点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