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子韩非列传-WPSOffi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老子韩非列传-WPSOffice.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老子韩非列传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汉人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韩非解老、喻老亦从法术家角度言“道德”之意。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然而,今天看来,太史公如此处理,也不尽妥当。老子书以无为而有为,多言有无之辩。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庄子书:“天道无为而自然”,“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其思想体系虽本归于老子之言,但主
2、要是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庄子本人则纯是无为。申子言“术”,旨在“因术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是一整套控驭臣下的统治术。韩子言“法”,是在申子“术”治基础上,参合商鞅的“法”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而一的统治术,都以处势为前提,他们的学说虽有联系,但主要是不同。老子本传以“未知其然否”作结,诚为科学态度。虽然如此,本传仍记述了关于老子的重要资料,如“周守藏室之史”、“隐君子”等。庄子亦一隐君子。隐君子则是对现实取不合作态度,虽然不是有力的反抗,却可以是强烈的不满。庄子之避世源于愤此。申、韩残酷少恩,而韩子尤甚。韩子书不胫而走,且
3、为秦王所赞赏,原因无他,”兼并者高诈术”也。韩子死秦狱中,于传后太史公录说难全文,可见痛惜之意。韩子善为文,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且语言犀利,锐不可当。说难可见其一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dan),周守藏室之史也。译文:老子这个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一带)人,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曾担任过周王室管理藏书馆的官员。孔子遹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译文:孔子前往周王室访问学习周礼时,向老子讨教了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问题。老子对孔子说:“先生所说的这些,创建这套制度的人及其骸骨到现在都已腐朽,唯
4、独其所留下来的这些礼仪制度教化后人。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译文:何况君子如果赶上了时运就选择出仕,若是没有赶上时运就应该像蓬蒿一样随风飘行。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善于经商的人一般会把值钱的货物隐藏起来,就像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样,君子的人品和德行盛大高尚,但他的脸色和外貌却像个愚人。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译文:摒弃你身上骄傲的神色和诸多的欲望,摒弃不良的神态、脸色和过大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我所能对先生说的,就只有这些了。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5、;兽,吾知其能走。译文:孔子离开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儿,我知道它是善于飞翔的;鱼儿,我知道它是善于游泳的;野兽,我知道它是善于奔跑的。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次曾。译文:擅长奔跑的野兽能用网捕捉到,擅长游泳的鱼儿能够用鱼竿上的鱼线钓到,擅长飞翔的鸟能够用羽箭射落。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译文:但说到龙这种动物,我就不了解了,据说龙能够乘着风、驾着云飞上青天。我现在所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像龙一样的人物吧!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译文:老子研修道德学说,他的学说把隐藏自身不追求功名显达作为最重要的宗旨。老子长期定居在
6、周王京,看到周王室的衰落,就离开了周王京。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弓I为我著书。译文:老子走到函谷关时,负责把守关口的官员尹喜对老子说:“先生这时要隐居起来了吧,就请先生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译文: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写了一部上、下两篇的著作,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德的含义,共计五千余字,留下自己的著作后老子也就离开了,也没有人知道老子最终去了哪里。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译文:有人曾经说:老莱子(是个存疑的人物,有说法老莱子是老子云游时使用的另外一个名字)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主要讲的是道家学问
7、如何应用,据说老莱子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译文:相传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说法说他活了两百多岁,老子长寿的原因是由于他修炼道德善于养身的结果。自孔子死之彳爰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偏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译文:从孔子去世算起,过了一百二十九年以后,有的史书上记载了周王室的太史信在拜见秦献公的时候说道:“一开始秦国与周王室是合为一体的,合为一体五百年以后就会分离,分离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物出现。或日僧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译文:有说法说这位太史僧就是老子,有人则说太
8、史彳詹不是老子,世上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老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隐士。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译文:老子有一子名叫李宗,李宗为魏国将领,其封地在段干。李宗有个儿子叫李注,李注有个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名叫李假,李假出仕效力于汉孝文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译文:李假之子李解是胶西王刘卬的太傅,所以李氏也就在在齐地安了家。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译文:世人凡是学习老子的学问的,都会贬黜儒家的思想学说;而学习儒家学问的人,也会贬黜老子的学说。“走的路不同,就不要在一起谈论交流,难
9、道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吗?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译文:李耳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百姓自然就会受到教化,清静无为,百姓自然就能走上正道。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译文:庄子,蒙邑(今河南商丘)人,名叫庄周。庄子曾担任过蒙邑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其学无所不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译文:庄子的学说包罗万象,而其中最重要的根本观点却都是归结到老子的学说上。因此庄子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寓言一类的体裁。作渔父、盗跖、月去箧,以诋就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译文:庄子所著的渔父盗跖月去箧这些文章,目的是诋毁孔子这一派
10、的学说,以此来宣扬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译文:畏累虚亢桑子这一类的文章,都是凭空虚构的,没有事实作为依据。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译文:但是庄子非常擅长写文章,措词水平非常高,庄子特别擅长以模拟的手法来描摹事物的情状,用这些来攻击驳斥儒、墨两家的学说,就算是当世的博学多才之士也没有办法避免。其言洸洋自恣以遹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译文:庄子的文章风格汪洋浩渺,纵横驰骋,都是随心率性之言,因此从那些掌权的王公大人以下,都没有人愿意把他当成人才而重用他。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译文:楚威王听说庄周是个人才,于是派遣使者
11、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迎请庄子,许诺要任命他为楚国的国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译文: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臣说道:千金,的确是丰厚的礼物;卿相,也确实是尊贵的权位。可是,使者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用来做郊祀祭祖而牺牲的牛吗?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译文:这些祭品被喂养几年的食物以后,身上就会披上绣着精美纹饰的彩缎,被赶进太庙之中。在这样的时刻,就算它只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就能够实现吗?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译文:使者赶紧离开吧,不要让我受到污染。我宁可在污浊水沟中自娱
12、自乐,也不愿意受那些拥有尊贵地位和权势之人的管束,我这一辈子都不出仕当官,以此来使我的心情愉快。”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译文:申不害,是京邑(今河南郑州一带)人,原本只是郑国的一个低级别的小吏。之后刻苦钻研学习了刑罚法律之学,学成后申不害前往求见韩昭侯,韩昭侯任命其为相国。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弓i,无侵韩者。译文:申不害担任国相后在韩国国内修整政令教化之事,对外能周旋于各国诸侯之间,前后共计担任韩相有十五年。一直到申子去世时,韩国被治理的很好,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实力非常强大,在当时没有敢轻易侵犯韩国的诸侯。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著
13、书二篇,号曰申子。译文:申子的学说主要来还是源于黄老学说,但主要是研究刑罚法律方面的学问。申子的著作有两篇,合在一起就是申子。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译文:韩非,是韩国公室公子之一。韩非喜好研学刑罚法律方面的学问,韩非学说理论的根本根也是源于黄老学说。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译文:韩非天生口吃,不是那种能言善辩之人,但韩非善于著书立说。韩非与李斯一起都拜在荀卿门下为弟子,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译文:韩非眼看韩国的国势不断衰弱,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可是韩王始终没有采纳韩非的建议
14、。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弓1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译文:在这种情形下,韩非痛恨韩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去努力地修整明确法律制度,不能很好的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去驾驭统率他的臣子,不能使国家变得富强,不能使韩国的军事力量变得强大,也不能好好地任用贤德的人才,相反,韩王只提拔任用那些轻浮、夸夸其谈,就像蛀虫一样的小人,任命这些蛀虫的官位往往都在那些有大功、肯实干的人才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译文:韩非认为儒生利用他们所写的一些文章辞句来干扰法制的正常运行,而那些自命侠义的游侠武人则使用武力触犯国家的禁令
15、。法令宽松时就宠幸那些享有名誉的人,法令严格的时候就重用那些浑身穿着铠甲的勇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译文:现在,韩王所供养的那些人都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堪当重任的人却没有得到重用。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译文:韩非对那些清廉、方正的人士不被奸佞邪祟的大臣所容而感到悲伤,于是他观察以往成败得失的变化,因此创作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几万字的著作。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译文:但是韩非知道游说诸侯国君有多么困难,他所著的说难对此进行了完备的论述,韩非最终死在了秦国,终其一生也没能免于游说带来的灾难。说难曰:译文:说难中写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译文:游说诸侯的困难,不是我的才智不足以说服诸侯国家;也不是我的口才不足以明确地表达出我的思想有困难;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译文:也不是我不敢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主张意见全部表达出来有困难。游说诸侯的困难在于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然后自己再组织语言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满足游说对象的心理。所说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译文:所游说对象的心理是在于博取高名,而游说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