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教材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教材分析)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常州市北郊中学张惠萍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思想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究首先请学生回忆必修3的相关知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导出新课。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孔子的生平简历。新课一、追求礼乐的一生所谓“礼”,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做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所谓“乐”把音调协和起来,形成歌咏,再加上盾等的动作而形成。乐从感情上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妥协、中和,使其各按本分,与“礼”作用不同。礼记日:“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
2、,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I孔子的出生联系学生语文课史记读本的内容。此处强调:公元前551年,时处春秋末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礼崩乐坏,“礼乐自天子出”一一“礼乐自诸侯出”)鲁国素称“礼乐之邦”,没落贵族家庭(孔子的阶级属性代表奴隶主阶级)。1、自学礼乐孔子6岁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起,自学礼乐,且“每事问”,“好古敏求”,在礼乐崩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2、收徒讲学30岁时,融会“六经”,收徒讲学。(内容:“六经”一一以礼乐文化传授于学生;开办私学意义,结合本课最后一目知识)3、从政失败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直至司寇,后失败而归。(原因:欲
3、实现恢第礼治社会而不得。)4、周游列国从55岁至68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乐)5、献身文教晚年不仕,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教。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孔子从政为什么会失败?政治主张列侯为什么不采纳?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此处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分析: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充满新与旧的斗争,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臣轼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恢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开创儒家学派。2、主张(通过分析故事理解“礼”、“仁”思想:反对季氏大
4、夫跳“八脩舞”、感叹“苛政猛于虎”、反对以俑殉葬、,马棚失火等。)“礼”(核心内容)目的:通过恢复周礼,以图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地位:以“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途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际是维护遥遥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违背历史潮流,体现思想的保守性一面;对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有积极意义。“仁”(核心内容)地位: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含义: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体现人道主义思想)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
5、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评价: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中庸思想(核心内容)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孔子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J)途径:“和而不同”(补充:政治意义:合作而不苟同,语文意义:和谐而又有差异,通过历史纵横理解个人修养方面“中庸思想”)3、影响(联系必修3第一单元相关知识;本课最后一目)积极:孔子开创儒家思想,西汉时董仲舒改造为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1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了积极作用。I消极:发展到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愈益明显。三、古代大教育家问题探
6、究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哪些成就?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上有何贡献?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意义: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保证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结合学思之窗探讨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4、教学内容:六经5、整理编撰文化典籍:四、影响1、积极影响:对中国:文化: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而且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思想: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
7、人行为规范之中。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开办私学,既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也保证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对世界:汉以后,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积极影响;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被推崇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2、局限性: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等级有序、君臣有别的制度,具有不平等性。探究拓展1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何重大意义?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家柏拉图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探究联系必修1”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简要交代古代雅典的社会政治状况。联系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简要回顾苏格拉底的主
8、要主张。(补充:柏拉图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槐回来。在摘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去做。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在走得期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硬,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老师说:这就是爱情。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
9、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老师:“这就是婚姻J)新课一、柏拉图的政治活动(背景)1、家庭出身(学生自读完成)公元前427年,出身于希腊雅典的贵族家庭,父辈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使对政治产生兴趣,希腊城邦局势的发展,成为柏拉图关注的对象。2、生活的时代特征(1)雅典的民主制已走向衰落,并进入“后民主时代”。(2
10、)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惨败,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使柏拉图对现实感到失望。(3)新政权下,其师苏格拉底之死,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3、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20岁起,师从苏格拉底,共8年,学习研究哲学,苏格拉底的思想对柏拉图有着深刻影响。学者泰勒:“苏格拉底的唯一继承者是柏拉图”。(补充:柏拉图拜师苏格拉底的前晚,苏作了个美梦:梦见一只小天鹅飞到苏的膝盖上并很快长满羽毛后又飞走了。第二天,柏拉图便来拜苏格拉底为师。)4、游历各地的所见所闻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在外游历12年,考察各地,所见所闻,交流甚众。二、理念论和理想国1、理念论(学生自读归纳)(1)观点:世界的构成理性世界:
11、由理念构成,真实、完美而永恒。感性世界:由个别具体事物构成,虚假、残缺而变幻。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对立,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就是回忆。(补充:柏拉图的“床”,他认为有下列三种床,一是理念之床,它是本来的床;二是木匠制造的床,是模仿理念之床而产生的具体之床;三是画家笔下的床,是摹仿具体之床而产生的艺术之床。理念之床是永恒不变、真实存在的东西;具体之床是理念之床的摹本,是不断变化,不真实的;艺术之床是摹本的摹本,和“真实之床”相距甚远,更无真实可言。)探究你如何评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2)评价J局限性:理念为先,知识先天,属于唯心论观点。(欧洲哲学史上建立唯心主Y义哲学的第一人)I进
12、步性:第一次阐述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理想国(学生自读归纳)(1)代表作:国家篇(第一部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2)观点:理想国的构成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有智慧之德。(神用金子创造)T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有勇敢之德。(神用银子创造)I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有节制之德。(神用铜铁创造)奴隶则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直接为奴隶主阶级统治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哲学王由来:为保证和谐状态的实现,国家统治者的担当者。I具备的素质:最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补充:哲学王的品德:注意灵魂的欢乐,有节制,不贪婪,不吝啬,爱好学习,有很强的
13、记忆力,全神贯注于思考真实的存在,酷爱真理,等他们成熟后,就可以把管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们。)(3)实践:阿启泰一一在游历叙拉古时结识,是兼领袖与哲学家于一身的人,柏拉图从他身上找到了哲学王的雏形。(但以失败而告终)(4)评价积极性:柏拉图的理想国家观点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即为了改变当时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图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J局限性:理想国终于成为乌托邦。(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的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提倡的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问题探究为什么说柏拉图由“哲学王”统治的国家
14、最终成为乌托邦?提示:“哲学王”的培养历程: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是从小到大一系列的培养过程,是哲学家的假设,在现实中是无法培养的。“理想国”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柏拉图幻想中的哲学王的统治,没有阶级斗争,利益纷争,而且是一种极权主义的专制国家,就现实而言,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三、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1、目标:为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一一哲学王2、概况(学生自读归纳)(1)教育理念: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学生来源:具有初级的数理知识,大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男女生平等对待。(3)教学课程:算术、几何、天文学等(学习辩证法的奠基之课程)(4)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形式教
15、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自由讨论,启发式教学。3、学园地位: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的转折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四、评价柏拉图(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C是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史的奠基人,被誉为“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之中,他是最有智慧的、最正直的、最善良的人他的成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甚至基督教教义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思想的了他的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理想国都存在局限,但他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值得后人学习。作为学园的创立者,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探究拓展1有人曾将柏拉图与孔子作比较,根据你现有的知识,能否就一个或几个侧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包括相同点、不同点,可以从历史背景、主要思想主张、教育理念、影响等方面进行。)第三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标要求: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由学生阅读课文引言,了解伟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评论,引入新课。一、北方小驹(背景)1、家世的影响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