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
《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美】柯任达著朱修春译学界普遍认为,科举制度的停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变动之一。1如刘海峰教授指出古代科举制度起着多方面的社会作用。他说,“体现公平竞争精神的科举制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集权统治,并且在相当范围内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是适应当时社会的一种考试选才制度.”2张亚群教授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是20世纪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推动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的转型,而且对政治变迁、文化导向、社会流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J3杨齐福教授指出废科举之前,科举的内容与人民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已经经历了很重要的
2、转变。无论科举制度废弃与否,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必然产生重大而多方面的影响。不仅科举制度本身开始改变内容,使得中国教育开始改革,并且士人阶层自身对学问的态度也开始适应新近从西方来的动力。4尽管如此,杨还是认为废科举产生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迁,例如它杜绝了“士人以入仕做官为取向的传统道路”,导致了传统士人“坐失其业,谋生无术”的窘境,“被迫转换人生道路”,“传统的身份等级结构被近代职业功能结构所取代。5上述看法无疑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科举废止以后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科举时代的残余。最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倾向于保留读书做官的
3、态度。6关于教育的社会流动的作用,知识分子常常还保持着比较传统性的期望。诚如周振鹤教授所说读书做官论始终没有失去它的魅力,连革命也无可奈何于由考试弋取利禄的这团乱麻。”7对科举时代一些习以为常的看法受到学者的注意。本文探讨一些时人的看法,考察科举制度废止以后知识阶层的转折。综观近来学人的撰着,对于科举制度废止以后知识阶层的转折,他们大致持以下四个看法:一,废科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趋于重视现代教育,认为以往科举只是是确保利禄和威望的手段。二,知识分子的志向与职业机会的体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知识分子经常无职业或是无他们所原来想要的职业。三,对这两个现象,不少时人表示担忧和愤怒,他们要么将知识分
4、子的失业等问题归咎于知识分子们本身,要么归咎于社会的缺点。四,取代科举制度的现代教育实际上没有为学堂学生做好准备,并没有赋予他们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培养他们承担中国现代化建设领导的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现代教育与过去科举制度下的八股文式的教育没有区别。总的来说,据近现代观察者的观点,废科举以后的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以往以科举为目标的教育一样不切实际。有的观察者称现代教育为洋八股”,认为近代知识阶层是“伪知识分子。”他们的论述和评论体现着科举废止的一些重要的历史面相。尽管注重人才是古代政治传统的核心特征,但是主张现代化的人士所追求的人才种类是不同的,他们在构想中对这些人才所赋予的角色也是
5、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学家认为,知识分子精英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道德精英”,他们接受人文类学科的培养,并且声称知识分子领导人要建立在掌握社会伦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8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精英自从孔子时代就己经在本质上是要具备德性的人。道德精英优先考虑的是伦理和政治,他们亦致力解决人的问题。9作为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社会代表的第二类知识分子精英则是“现世主义”精英或是科技精英。10这类精英以其通晓自然规律的知识和能应用技术促进社会物质的进步,而区别于其它精英。在道德知识分子与现世主义知识分子之间一分为二,或许是过于简单化了,但这是中国教育改革者自己制造出来的区分,并且这一区分确实有助于清楚
6、认识他们的关注所在。通常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培养出新式的知识分子阶层,即现世主义的知识分子。因此,尽管他们确实没有故意忽略中国青年的道德发展,但是,他们所设想的新式学校教育则是强调新式的技能。所以,除了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外,他们还引进了自然科学、数学、外交和政治经济课程,这些课程和国家现代化需要所带来的实际问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他们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人力资源以拯救中华民族。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中国观察家,注意到知识分子未完全就业的问题在加剧。尽管他们也经常深刻地批评传统的土绅阶层,但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未就业证实了新式学校未能培养出能取代传统士人的现世主
7、义知识分子。陶行知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评论,就明显地抨击了王朝时代的土人,激烈谴责他们甘愿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帮助帝制的更辟。他指责说,由于这些土人出任皇帝任命的官员,他们在屈从财富和权势的诱惑同时,也使得以剥削老百姓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得以苟延残喘。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作为保护其财富与地位的一种工具。同时,在地方上,因为他们没有谋生的实际途径,那些未能谋得官职的人,除了变成当地的恶霸、劣绅或是其它令人厌恶的一类人,他们别无选择。陶行知指出,教师对中国社会的毒害最深,因为他们一代接着一代传授无用的知识(就是说“伪知识”),他们使人民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阻碍了改革的进行。11陶行知认为教育改革对中国知
8、识分子精英的特性改造效果甚微。新式学校的毕业生并没有与土人形成本质上的不同。两者获得的教育都脱离了实践经验,并和国家的需要无关;八股考试论说文的“伪知识”只是被现代学校教授的同样无用的知识所取代,新式知识分子有幸继承了土绅阶层作为精英传统继承人的衣钵,他们将精英传统保留到现代社会,成为变革的障碍。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仅仅是由“掌握无用知识的阶层”构成,这个阶层只是塑造和标榜其群体受过教育的形象,以便骗取中国的老百姓。对于这一阶层来说,不幸地是,王朝被推翻就清除了其大部分特权的来源。陶行知写道,中国再不会有一个机构,像封建王朝曾经那样愿意培养那么多无用的人。然而,尽管中国新式的知识分子不能得到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阶级 科举 废止 以后 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