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牛顿定律.docx
《第五章牛顿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牛顿定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牛顿定律图5-1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开幕式上,仰望天空,可以看到一批扮成仙女的运动员,驾驭着红色降落伞,撒着彩花,从空中沿着曲折的路线徐徐下降,一架直升飞机在体育场的上空盘旋,一艘标有第11届亚运会标记的飞艇静静地漂浮在空中,情景十分动人(图5-1)。其实我们只要注意观察,任何时候都会发现周围的许多物体是处在各种不同运动状态之中的。日月星辰总是按各自的规律不停地运行;停在停车场的汽车是静止的,马路上的汽车却在不断地变换着速度来往穿梭行驶,大楼的观光电梯、自动扶梯则以不变的速度升降着。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物体会做这样或那样的运动呢?关于怎样维持物体运动在历史上是曾经有过不同解释的
2、。历史上对维持物体运动的不同解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宇宙中的运动分为两类。一类运动是“自然运动”,如地面上的重物体下落和轻物体上升,以及天体的运转,这类运动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作用。而另一类是“非自然运动”,如物体被举高、被推动、被迫离开它们的自然位置。亚里士多德及其学派从直接经验出发,认为这时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离开自然位置做非自然运动。因此为了维持物体的非自然运动,必须有力持续地作用在物体上;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要停下来。在亚里士多德以后的2000多年里,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直到17世纪,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才揭示了运动现象的本质,指出了亚
3、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错误。伽利略抛弃了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的观点,并且推断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只要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就将保持不变。这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这是对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上述结论的呢?他并没有脱离日常经验,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的。伽利略把系在悬绳一端的摆球,拉开后从静止释放,他观察到摆球沿着一条圆弧摆动,一直升到接近于开始时的高度图52(a)。如果用一枚钉子改变摆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到,摆球仍然能升高到接近于开始时那样高度的水平面图5-2(b)1.基于这样的事实,他提出了下面这个著名的理
4、想实验。图5-2图53如图5-3(a)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起来口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来,以后又滚上另一个斜面。假设没有任何摩擦阻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伽利略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图5-3(b),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也将像摆球改变了运动路线一样,仍要到达原来的高度,这样它就会通过更长的距离。如果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通过的距离还会继续增大。当把第二个斜面改变成水平面时,小球将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但却会沿着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图5-3(c)小球这时在运动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就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思考1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牛顿 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