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定(2022年9月29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
2、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耕地资源整合,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公沫化,严格管控粗良化,木琳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整
3、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以吨粮田为核心标准,以规模化、宜机化、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为建设目标,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充分彰显新江南田园风貌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022年至2025年,完成5.2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完成高效节水灌溉0.4万亩,建成1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项目区2个、无人农场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32个、数字农田示范点1个、生态农田示范点1个。到十四五期末,原则上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三、基本原则1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4、政府保障、资金投入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省以上财政补助,落实政府投入责任。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2 .坚持突出重点,连片开发。建设项目要与各专项规划有机衔接,重点完善城镇开发边界外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区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方式,加大连片开发力度,确保建成区域集中连片,力争建设一片,成效一片。3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每个项目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拾遗补缺、提升完善,建成侬田平整沃、田间道路畅通、灌排设施配套、田容田貌美观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 .坚持保护耕
5、地,坚守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保有量恢复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将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我市的粮食安全。四、建设标准参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苏政办发202121号)和市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锡政办发202262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紧扣田、土、渠、路、电、管等六个方面建设要求,提标准、建示范、弓虽质量。总体要求如下:1 .田。田块相对集中连片,田面规范平整,基本实现条田化。田园环境干净整
6、治,无杂物、无私搭乱建、无田间坟圣。以田间机耕道路或固定沟渠为基准形成条田,条田面积宜在3050亩,条田中划分若干格田,每块格田长度10。米左右,宽度40米左右,呈正南北或东西走向,便于智能导航系统监测、大中型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格田间以田填为界,填高宜为O.2-O.3米,t更顶宽宜为。.3米左右。2 .o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土体构造,有效耕作层厚度应大于20厘米。养分含量适量协调,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质地适中,耕性好,有较多的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环境质量符合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定要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2.0以上。3 .渠。灌溉设计保证率应达到90%以上,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翼GB50842
7、021),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日降雨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农田积水,控制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米以下。田间灌排工程酉瞳率、完好率95%以上,运行良好,管理到位。因地制宜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灌溉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实现农田自动化灌溉和智能化管理。渠系布局合理,渠、涵、闸、下田便桥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灌溉泵站选址科学合理,建筑外形基本统一,与乡村环境融合,建设成标准化泵站。排水系统健全畅通,排水沟宜建成生态沟渠。提倡利用原有的池塘、坑塘建设农田尾水生态)铝名塘,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4 .路。田间道路分机耕路和生产路,机耕路要与
8、乡、村公路连接,主干路段实现硬质化,路面宜采用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翩口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合理配套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道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倡导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机耕路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5米。生产路路面净宽不少于2米,高出田面0.2.4米。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路面可适当放宽。5 .电。根据高标准农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管理和建设要求,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应玲曜!、道路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使用安全。6 .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区域 推进 标准 农田 建设 实施 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