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圩”之困论文.docx
《解“圩”之困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圩”之困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解“坪”之困摘要:无论是基于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的考察方向,都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的学习研究,以及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于本学科教学的方向有了诸多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学科思维模式成了关键,也是难点。怎样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实施,则成了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关键词:学科教学,考察方向,思维模式,教学实践前言:安徽省新人教版地理教材投入教学使用以来,我有幸成为参与新版教材教学实践的一员。至今,新人教版教材已经使用一年,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也己经结束。这一年时间,针对新教材教
2、学情况,我也参加了诸多教学交流活动,从中收获良多,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新教材无论是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诸多案例、活动的选取,都有了重大调整。就学科知识的教学,不再单一的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强调学科知识的体验式教学。但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科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提高学科素养,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地理卷的第37题,关于巢湖西岸的考察,更是能体现这一点。安徽省水系复杂,支流众多,其中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对于安徽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淮河的存在,将安徽划分为南、北方两大部分。使
3、得安徽既有南方的秀丽,亦有北方的粗狂,自然风光无限,人文景观多样。两大水系为两岸居民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为发展淡水养殖、航运以及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位于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再加上地形等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随之而来的也有旱涝灾害的频繁出现。自明清时期到近些年,尤其以2016年和2020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为例,曾经孕育一方沃土的江淮河水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在2021年全国乙卷中有了关于巢湖西岸的考查。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两岸人民人口剧增,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两岸居民发挥智慧,因地制宜,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有了两岸的坪田,尤其在巢湖西岸,此类
4、情况最为典型。巢湖西岸的大量坪田,为两岸居民提供肥沃的土壤,两岸居民也就近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坪填上。坪境为居民圈出了肥沃的田地,提供了地势较高的居住地。但是,与此同时也占用了河道,使得河流干支流汇水面积大量减少。一旦雨季来临,多条支流同时汇水,水位猛涨,导致许多河流附近的居民点,尤其是珏田周围,大量主动或被动的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录的大规模洪水就有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2016年、2020年等六次。并且这种大规模的洪水,发生的时间间隔也有缩短趋势,无论是从眼下的居民安居乐业,还是从区域长久的发展,整治河道,刻不容缓。关于母田的成因,形成过程,对两
5、岸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通过什么措施整治河道、改善水质、提高防洪能力等问题,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也是根据学科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论上分析解决的范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当我所面对的是生活在华北平原的皖北地区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以旱地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的农业区。对于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地理卷的第37题题干部分的简要介绍,学生甚至无法完全了解”坪田这个名词,无法利用有限的图文信息在头脑中建立模型,更不用谈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了。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时空概念,是一门在时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如何在课堂上,一方教室里、有限的课上教学中,揭示地理学科基本原理?在课下并在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