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系统及杆塔模型.doc
《接地系统及杆塔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地系统及杆塔模型.doc(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word接地系统1、接地装置不仅为各种电气设备提供一个公共的参考地,而且在发生故障或雷击时,能够将故障电流或雷电流迅速散流,限制地电位的升高,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接地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能一直受到设计和生产运行部门的高度重视1-5。电力系统接地就其目的来说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3 种。工作接地是为了降低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如采用中性点接地的方式;防雷接地是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避雷针、避雷线和线路杆塔等都必须配以相应的接地装置以便把雷电流导入大地;而电力设备为保证人身安全必须接地的情况如此称为保护接地1,6。2、接地电阻对于小面积接地网或者铜接
2、地网,接地网地电位升与工频入地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很小,相应比值称为接地电阻;对于大面积钢接地网,接地网地电位升与工频入地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较大,相应比值称为接地阻抗。为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传统的措施主要在接地网的 2 维方向进展研究,包括扩大接地网面积、引外接地、增加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利用自然接地、局部换土、接地模块和离子棒等。随着接地系统降阻要求的逐步提高,新型降阻技术不断出现,充分利用接地网周围的地形、地质特性,构建 3 维立体接地网成为趋势,除垂直接地极外,斜接地极技术、深水井接地技术和深井爆破接地技术施工已经在很多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的接地改造中取得显著的成
3、效1,7-10。但目前各种降阻措施的研究工作大局部仅针对某一种措施展开,缺乏组合降阻措施的研究,各种降阻措施之间也缺乏系统的比拟,实际在降阻措施的选用中存在盲目性。3、杆塔3.1 杆塔建模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与参数对还击过电压的影响很大, 在目前的输电线路杆塔仿真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杆塔模型为集中电感模型和波阻抗模型。随着超/特高压的快速开展,杆塔的高度和几何尺寸都增大很多, 因此波阻抗模型较集中电感模型更能真实的模拟线路的还击特性。多波阻抗模型不仅考虑到了波在杆塔上的行进,还考虑到了杆塔的自身结构、不同高度对地电容的变化,所得结果更加符合高杆塔的波阻抗。3.2 杆塔模型多波阻抗模型建立的根底是基于
4、垂直导体不同高度处的波阻抗不同这一概念。由波阻抗的特性可知,垂直圆柱体的波阻抗仅依赖该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可由经验公式来描述单根垂直导体的波阻抗。继而可得n根平行圆柱体组成的系统总的波阻抗为式中n 为圆柱体的数目;为第1 根圆柱体的自波阻抗,如此第k 根圆柱体的自波阻抗和第 k 根与第l 根之间的互波阻抗可表示为式中,是第 k 根和第 l 根圆柱体之间的距离。由以上各式可得为多导体的等效半径。本文介绍的是日本学者 Hara 提出的无损线杆塔模型,将杆塔的塔基、支柱和横担分别用无损传输线表示,每局部波阻抗大小由公式 3-13-3 求出。现以如下杆塔模型为例来介绍Hara杆塔模型图 1 杆塔结构图
5、图 2 杆塔的 Hara 等效模型杆塔结构如图 1所示,其Hara多波阻抗等效模型如图 2所示。其中,每层杆塔主体局部阻抗为: 3-1式中Hara 经过测量得出,每层支柱的波阻抗 为该层杆塔主体波阻抗的 9 倍,即 3-2横担的波阻抗为: 3-3式中, 为杆塔主体的高度;为杆塔间竖直支柱的半径;为杆塔底部支柱半径;为杆塔主体水平支柱间的距离;为杆塔底部支柱间的距离;为杆塔横担与塔柱连接处截面半径的 1/ 2 。以下为其余杆塔类型的结构图与 Hara 等效模型。 图 3 杆塔结构图 图 4 杆塔的 Hara 等效模型图 5 杆塔结构图图 6 杆塔的 Hara 等效模型4、杆塔接地电阻与其等效电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接地系统 杆塔 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