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2022报告版).docx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2022报告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2022报告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一、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旦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2、脊髓休克:脊鞫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W天,成人多为3-
2、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箭段脊髓休克期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二、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隙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一)、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病人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病人
3、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2 .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3 .第四颈脊髓损伤:运动改变:病人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病人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2)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4
4、 .第五颈脊髓损伤: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病人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病人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运动改变: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5 .第六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病人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
5、头部附近。楼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感觉感变;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反射改变:肱二头肌、肱松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6 .第七颈脊髓损伤: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病人腹式呼吸。(1)远动改变: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楼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楼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2)感觉改变: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食指有感觉障碍反
6、射改变:肱二头肌反射、梯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7 .第八颈脊髓损伤:病人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m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运动改变: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感觉改变: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反射改变: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8 .第一胸脊髓损伤: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远动改变: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感觉
7、改变: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反射改变: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隙碍。(二)、胸髓损伤:仅影响部分肋间HL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病人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病人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运动改变: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
8、感觉消失。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1)运动改变: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病人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2)感觉改变: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反射改变: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三)、腰髓及腰膨大损伤: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髓 损伤 定位 诊断 2022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