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3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天福之面”解读.docx
《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3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天福之面”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3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天福之面”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3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天福之面”解读金立成第三章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天福之面”解读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婿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
2、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
3、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第285窟是一个佛教洞窟,但是在天井上,除了少数飞天之外,多数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神祇,如伏羲、女蜗、雷神、飞廉、霹电、飞仙以及开明神兽等,怪兽垂饰纹就画在天井四披的分界处。
4、此怪兽面目狰狞,外凸双眼,虎头兽耳,在巨大的嘴巴的两侧,各画一条象征正法和吉祥的下垂流芳图案。长长的流芳正好将天宇划分为四区,各有主题。在下领中央悬垂着珠串,上面还有石磐(磐是古代一种片状石制打击乐器,使用时悬挂在架上,用锤敲击发声)和风铎(即风铃,风动体鸣的乐器,古代寺庙、塔的檐下所悬之铎,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和法螺象征(佛陀宣说法音,如螺声远扬四方,广传天下利益众生,永世不息)样的垂饰。此神兽图案特征与“天福之面”更为吻合。“天福之面”具有抵制邪魔的功能,设立在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华盖的四角,成为环绕四周的守护门神。莫高窟第248窟-中心柱东向龛外南侧-菩萨-北魏莫高窟第248窟开
5、凿于北魏晚期,五代重修。洞窟形式为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棋顶,有中心塔柱,柱四面各开一龛。第248窟群塑为敦煌彩塑的代表作之一,位于中心塔柱四向龛,彩塑保存较好,是莫高窟极少数未经后代改动过的原作之一。此群塑由四组塑像组成,分别为佛说法、禅定、苦修、成道四个内容。每组塑像有三尊,佛结现趺坐于龛内的莲台上,二胁侍菩萨倚立于龛外两侧,这也是北魏中心塔柱窟彩塑的共同特点。佛均头顶肉髻,神情端庄,若有所思,以阴刻线来描绘衣纹,富于装饰性,有通纱透体之感。菩萨均眉目娟秀,神情恬淡,肌肤洁白而有玉一般的莹润感。主体造像均以高浮塑手法塑造,头部是用模制工具加工后安装在身体上的。止匕外,又将壁画与彩塑结合,佛光
6、、衣巾等均续之以壁画,并有部分附属性的影塑装饰。在有限的空间里,主次各得其位,莫高窟早期洞窟彩塑多与此窟风格相似。中心柱东向龛外南侧的胁侍菩萨,保存完好。此塑像为紧贴壁面的高浮塑,所以身体扁平,后倚墙壁而立,宝冠高耸,长发垂肩,一手放在胸前,一手自然向下垂去,头部向前倾,眉清目秀,神情文静恬淡,姿态端庄秀美。冠幢和头光均为深色,衬托白色的面部有如白玉冰晶,颇具莹润感。用模制法制作头部和头光,运用贴制技法将络腋(天衣)和披巾斜挂胸前,在长裙上饰以流动的阴刻线作为衣纹,极富装饰趣味。张元林: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一一南壁“二佛并坐”与故事画的组合莫高窟第285窟南壁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
7、一排共十一身手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部自东向西通壁绘横卷式连环画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西端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一铺;下部开四个小禅窟,禅窟间的壁面上,自东向西依次绘有纵卷式连璟画化跋提长者姊缘佛度水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闻偈本生等四幅故事画。这五幅故事画的构图既有长卷横卷式连环画形式,亦有单幅画形式,其中,五百强盗因缘为通壁所绘,是整个南壁画面的中心,其余四幅绘于南壁下部四个小禅窟之间壁画上的故事画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关于这五幅故事画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的思想意涵,在笔者之前,有多种不同解读。笔者于2004年发表的法华经佛性观的形象诠释一一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的思想意涵一文中,首次
8、把它们作为一个组合来加以解读,认为这五幅分别出自四部不同经典的故事画之所以绘于同一壁面,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即法华经“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观;同时,也形象地表达了法华经“持戒”“舍身闻偈”的修行观。拙文发表后,一些学者也陆续表达了商榷意见。如赵晓星认为应该从这些故事画所依据的佛经原典去判定它们在洞窟中要表达的思想,她仍然认为这些故事画主要在于强调佛教的“戒律”,完整地展示了从五戒、沙弥戒、比丘戒到菩萨戒,乃至于到如来行的完整的佛教戒律的范畴。对于南壁西端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她认为既是持戒的目的,也是遵守戒律后的成就证明。因未见对这一推论的进一步论证,亦未见其他旁证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铜 艺术 佛教 解读 敦煌 莫高窟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