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BCG-2021.11-30正式版.docx
《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BCG-2021.11-30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BCG-2021.11-30正式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阮芳、何大勇、李赞铎、周瑾目录内容概览11 .创新驱动中国发展32 .中国创新体系:历史42.1 主体:有为政府,共建生态42.2 落地:央地联动,打造集群62.3 资源:国企占优,混搭共生83 .中国创新体系:现状93.1 创新投入93.2 创新产出164 .中国创新体系:未来195 .中国创新体系:启示205.1 如何看待中国经验205.2 发展规律与成功要素20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内容概览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帮助近9亿人成功摆脱贫困。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快速成长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成为世界第
2、二大经济体。巨大成就的背后也有担忧。公共投资回报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外部环境复杂化等挑战都促使中国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中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创新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已成为决策层与社会各界的共识。为什么创新对于中国如此重要?中国创新体系的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中国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创新的背后,有哪些共性规律和中国特色?中国创新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企业应如何搭乘中国创新的东风,谋求更大的发展?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全面理解中国创新的内核。乌卡时代(VUCA,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
3、s)全面到来,为了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世界需要中国经验的启示。本报告作为“解码中国创新”系列的开篇之作,旨在对中国创新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系统梳理,并提炼中国创新背后的一般规律与特色之处,以飨读者。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创新是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愈发难以单纯依赖要素红利(资本和劳动力)实现发展,未来需要通过创新带动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来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创新体系的建设肇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科技与经济活动的有效融合是体系建设的核心主题。从创新主体来看,中国逐渐明确了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角色从“主导者”逐步转向“赋能者”;从创新方式来
4、看,中国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创新集群,集聚创新资源,保障创新落地;从资源分配来看,中国的国有企业仍具有系统性优势。中国在创新领域已经快速崛起。从创新投入来看,中国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减小:企业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但政府在其中的影响不可忽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投入的比例较低,并且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同时流向传统工业与新兴数字化产业,呈现出工业化数字化并行发展的特征。从创新产出来看,中国在创新数量上已成为“创新大国”,但在创新质量上离“创新强国”仍有差距;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观察到,
5、中国未来的创新发展将围绕三大主题展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区域/行业、提高产业链核心环节本土化比例、提高前沿尖端创新水平。中国的创新历程反映了创新发展的共性规律。创新是一个长周期过程,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创新具备聚集性和开放性,会激发带动新的创新;创新并非先发者的独享盛宴,后发者可利用低破坏成本优势实现赶超。同时,中国还具有特色的优势禀赋,包括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大且最具成长性的中产阶级人口、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与超强的适应性及包容态度。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与企业领导者可从中国创新发展经验中借鉴六点启示:让“创新”成为优先议程;对创新持续充足投入;制定长期规划以保持战略定
6、力;对创新进行集中式管理;借力外部资源以提高创新效率;积极寻找跳跃式发展机会。L创新驱动中国发展自改革开放起至今,中国展现了一个后发国家通过技术追赶,实现收入跃升的成功案例。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于2025年前后步入高收入国家1行列。回顾1978年一2018年,40年间,中国GDP的年均增速达到了9.5%。然而,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所依赖的要素红利(即资本与劳动力)正不断减弱。从资本角度分析,衡量单位增长所需投资的增量资本产出比(Kx)R,IncrementalCapitalOutputRatio)从1993年的2.4升高至2019年的7.2,意味着GDP增长每提高1%,投资占GDP比重需提高
7、7.2%。对标高收入国家近五年的平均数据,预计中国到2035年的ICoR将达到10左右,资本的投资效率下降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劳动力角度分析,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的劳动力人口2将呈长期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中等生育假设3,至206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下降1.03亿,劳动力人口下降可达2.6亿人。在资本与劳动力难以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创新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通过使用全要素生产率4(TFP,TotalFactorProductivity)作为衡量创新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可以发现,2019年中国的TFP仅为美国的44%,亦仅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60%。中国的创新潜力有待
8、进一步挖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需求,并提出了明确的创新国家建设愿景。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目标在2030年研发投入占GDP总量比例达到2.8%,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并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正在从要素与投资驱动的发展阶段,转向创新驱动增长的新阶段,未来可期。1假设国民收入年增长5%,人口增长率基于联合国中等生育假设。2指15-64岁的人口。3中等生育假设指根据预测的10万种可能路径的中位数可能性假设,总和生育率假设在1.70-1.75之间逐渐上升。4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国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转化为产出效率的指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码 中国 创新 过去 现在 未来 BCG 2021.11 30 正式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