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docx
《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经典叙述片段和叙述话语有诸多借鉴与模仿的短篇小说集。西方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其艺术特征。本文在梳理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五个方面的相关研究现状:聊斋志异对魏晋志怪、唐代传奇、传统诗词、聊斋诗词的借鉴与模仿,以及故事文本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目前研究更多揭示聊斋志异跟哪些材料构成互文,而对这些材料如何影响小说创作尚缺少深入系统探讨,而这才是聊斋志异互文性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基于以上阐述,相关研究重心应该从“引用与改造”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所引用的文本在聊斋志异叙事中所发挥的“功能和
2、作用”层面展开,这样会让问题显得更加有逻辑性且较为容易把握。关键词:聊斋志异;互文性理论;传统文学作品;聊斋诗词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2-0053-19现代学界对于西方“互文性”理论的阐述已有很多,对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也梳理得比较清楚。但是,如何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尤其是运用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依次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互文性”,它的提出背景、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本文所采用的“互文性”概念具体含义是什么?我国目前有哪些学者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小说,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有关古代小说、诗歌等互文性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的互文性现象多吗,具体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要从互文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其优势和弊端分别是什么?此外,中国本土诗学批评中的互文性思想以及古代修辞“互文”概念,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有什么异同?本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和解答,是为了研究聊斋而服务的。因此有关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在中国运用的综述,仅拎出与正文有关的问题,以问题为行文逻辑。从互文性角度有助于深刻地解析古代小说的艺术构思和文本内涵,本文拟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聊斋。目前学界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对聊斋的互文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本事、母题等研究领域,以分析单篇作
4、品为主,尚缺乏从互文性角度对聊斋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研究。蒲松龄在创作聊斋的过程中,涉及到对传统志怪小说的仿拟与改造、对唐传奇等史传传统小说的沿袭与发展、对传统诗词的借鉴与化用、对他自己所创作诗词的引用与改写,这些正是互文性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体现。另外,从广义互文性视角揭示聊斋文本生成的文化背景和屣史语境,也是近年来聊斋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在系统梳理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从上述五个方面对聊斋的互文性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一、西方“互文性”理论概述及在中国的发展什么是“互文性”?有论者说:“一切文本都具有与其他文本的互文性,一切话语也都必然具有互文性,这已经是常识性的命题。”11
5、2事实上“互文性”理论并非如此简单,它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与基本走向值得作出整体勾勒。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互文性的研究,本文参考了王瑾、秦海鹰、程锡麟、陈永国等学者的论著与文章,对“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发展做出简要梳理,以助于深入把握这一理论。受到俄国文论家巴赫金对话思想与复调理论的影响,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在巴赫金:词、对话、小说一文中,创造了“互文性”这一概念,她认为在文学的历史中,每一个文本都同其他文本相互指涉,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重新改造,强调了文本之间复杂的“联系”与“转换”关系,从而奠定了互文性的基本内涵。最初的互文性理论是一种带有论战色彩的意识形态话语,作为
6、先锋派文论家手中的一个批判武器,是为了反对传统的文学表现论和再现论,反对结构主义的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它在当时法国整体学术语境中尚属于一种边缘话语。半个多世纪以来,互文性概念逐渐分化为广义和狭义两条发展路径:前者是从解构批评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界定互文性,趋向于对互文性做宽泛而模糊的解释,在写作方式、阐释策略上赋予互文性更多的文化研究色彩,代表人物有罗兰巴特、希利斯米勒、布鲁姆等人;后者是从诗学和修辞学的角度界定互文性,倾向于将互文性概念做越来越精密的界定,使它成为一个可操作的描述工具,代表人物有热奈特、孔帕尼翁、里法泰尔等人。由此发展得出两个基本概念:“广义互文性一般是指文学作品和社会历史(文本)
7、的互动作用(文学文本是对社会文本的阅读和重写);所谓狭义,是用互文性来指称一个具体文本与其他具体文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有本可依的引用、套用、影射、抄袭、重写等关系。”226总体上,互文性逐渐从理论建构转向批评实践,让互文性从一种过于宽泛模糊的理论话语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代表作有热奈特的羊皮纸,二级文学隐迹稿本,孔帕尼翁的二手资料,引文的工作,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等,均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经过综合比较,本文决定采用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一文对于“互文性”适用范围的界定:“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把其他文本(互文本)纳入自身的现象,是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
8、之间发生关系的特性。这种关系可以在文本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明引、暗引、拼贴、模仿、重写、戏拟、改编、套用等互文写作手法来建立,也可以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的主观联想、研究者的实证研究和互文分析等互文阅读方法来建立。其他文本可以是前人的文学作品、文类范畴或整个文学遗产,也可以是后人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泛指社会历史文本。”229秦海鹰对于互文性概念的界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西方学术界对于互文性概念的理解,兼顾了互文性研究的各种可能性,在中国学术界较有影响力。此外,焦亚东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研究一书对互文性概念的界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提出:“互文性Cintertextuality),也译文本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斋志异 传统 文学作品 互文性 研究 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