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合理化的形成.docx
《系统合理化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合理化的形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系统合理化理论认为,人们会自然地将其所在的社会系统感知为公平合理的,这一倾向即系统合理化。而系统合理化形成之原因,一直是该领域理论和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此,研究者先后提出了三种解释思路。认知失调视角认为,系统合理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想要缓解因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焦虑。补偿性控制视角认为,系统合理化源于个体自身控制感的缺乏。社会认知视角则认为人们固有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差异的内归因倾向是造成系统合理化的根源。未来可以考虑在同一个研究中包含来自于不同理论视角的解释变量,借鉴相近领域的发现探索其他可能存在的系统合理化的形成机制,探究中国文化特有的系统合理化的来源,同时对积极的合理化
2、与消极的合理化作出区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加强应用研究的开展。1系统合理化严峻的贫富分化问题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也引发了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从心理层面来探讨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随之大量涌现。在这一领域的相对早期研究中,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和逻辑被大量研究者所遵循。该理论强调个体有增强和维持自己自尊的需要,而对于自我所属的内群体的认同以及对于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比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自身价值的感知。这就使得个体需要对于自己所在群体维持一种积极的评价,所以他们在群体过程中也会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和自我所在群体的利益,形成特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不平等与
3、群体关系等问题上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例如,很多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因感受到相对剥夺而产生集群行动,社会上层更加支持减少社会福利的政策等,这都是个体基于社会认同,形成对自我利益的感知,进而引发相应的表现。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发现个体也常会有一些违背自我和内群体利益的现象,这是社会认同理论难以解释的。例如女性会接受他人对女性持有的负面刻板印象,组织中的无权力者更认可该组织中权威者的合法性,弱势群体对于外群体产生更强烈的偏好等等。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解释诸如此类的现象,学者JoSt和Banaji(1994)提出了系统合理化理论。系统合理化理论认为,人类除了要认可自我、认同内群体,还会存在一种认可系
4、统合理性的倾向,即愿意去相信他们所在的社会系统及其运行现状是公正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现存制度和体系作辩护,哪怕这与其自身利益相冲突,也无论客观上社会系统究竟公正与否。该理论称这一倾向为系统合理化。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合理化这一概念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被认为是个体一系列认为现状公平合理、支持与维护现存体制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很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都被视为系统合理化的具体表现,例如公正世界信念一一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一一就被认为是系统合理化的范畴。再如社会支配倾向,其定义是个体对社会等级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的偏好程度,因为社会等级与不平等存在于几乎所有现存社会体
5、系当中,所以较高的社会支配倾向也一直被视作系统合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系统合理化理论为解释一系列社会态度和社会行动提供了有效的视角。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刨根问底一一这种心理到底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一般而言,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那么如果在明显不合理的系统中,民众还持有系统合理化的倾向,又该如何解释呢?显然,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系统合理化理论能否进一步确立和深化,而且它关系到人们对于现存系统和体制的态度及其成因,对于社会治理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系统合理化形成的心理根源,并先后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理论视角来揭示此问题。2基于认知失调的解释视角2.1 理论观点
6、基于认知失调的解释视角是系统合理化理论提出最早的理论思路,Jost和Banaji(1994)通过引入认知失调理论来阐述人为何会产生系统合理化。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协调、不一致的信息,即产生认知失调,继而造成个体的焦虑并引发不适感,因此个体会有一种需求来降低这种焦虑情绪,缓解不适。为此,个体常常会无意识地调整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来使自己的认知重新达到协调的状态,舒缓负性的情绪。在生活中,这种通过调整认知来减轻失调感的例子很多,例如当一个吸烟成瘾者接触到吸烟有害的信息时,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他会极力否认吸烟的危害;再如研究发现,那些感到自己难以转学的学生,为了
7、减轻失调感,会调整自己的认知进而表现出对于自己学校更强烈的认可。系统合理化理论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个体加工社会系统的过程中,它主张个体之所以会自然地认可社会系统的合理性,就是因为他们想避免出现认知失调的状况,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系统当中,会对于社会系统产生多种期待和需求,当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系统可能无法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预期时,则会产生关于系统的焦虑情绪;又因为社会系统的现状常常是个人无力去改变的,所以如若坚持持有对社会系统不满的情绪,个人就很容易长期面临焦虑与压抑的困扰。此时,认知失调理论所强调的心理调节机制就会起作用,即个体会调整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通过让自己相信系统的合理性,来使自己的认
8、知重新达到协调的状态,缓解不适的情绪体验。所以长此以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相信系统的公平正当、为系统做合理化的辩护就成了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当然,系统合理化理论的研究者为了探讨认知失调理论能否推广到个体对于社会系统的态度上,也做了一些研究来论证这一问题。例如他们的研究发现,当被试产生关于社会系统的焦虑情绪时,被试的系统合理化水平会提升。还有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发现,当认可了系统的合理性之后,个体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另外,该理论还特别说明,个人对于社会系统做合理化的加工并非源于个人经济水平的上升。不过,仅仅通过这些依据,似乎还不充足,因为这一理论视角的关键点在于,当社会系统在某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合理化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