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整理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ocx
《病理学整理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整理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障碍的表现:1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水肿、积液、出血2、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充血、淤血、扶血3、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栓、栓塞、梗死第一节充血和淤血一、充血定义: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的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一)常见类型生理性充血:局部组织和器官因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例如饭后的胃肠道黏膜、运动状态的骨骼肌、妊娠时的子宫、情绪激动时的面红耳赤等病理性充血:指各种病理状态下局部组织或器官发生的充血。一种是炎性充血(早期):结膜炎,刀。另一种是减压后充血:扎止血带,放腹水、拔火罐。(二)病理变化和后果肉眼下:大:组织肿胀、体积增大红:颜色
2、鲜红热:代谢增加使局部温度增高铳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后果: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即可恢复。但在能心病或高血压等疾病基础上,易造成脑血管破裂。二、淤血定义:局部组织和器官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O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一)原因1 .静脉受压例如肝硬化时纤维组织增生压迫门静脉其分支T门静脉淤血;妊娠子宫压迫解静脉T下肢静脉瘀血;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疝时肠系膜静脉受压2 .静脉腔堵塞如静脉内血栓形成、栓塞等。3 .心力衰竭例如高血压病后期T左心袤竭T肺瘀血;肺源性心脏病后期-右心衰竭T体循环瘀血(二)病理变化和后果肉眼下:大: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质地
3、变实紫:淤血器官颜色暗红(还原HbT),皮肤紫细凉: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铳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毛细血管淤血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水、盐和蛋白质漏出,在组织内引起组织水肿。后果:(三)重要器官的淤血1 .肺淤血原因:左心衰竭,左心腔内压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肉眼下:肺体积增大,颜色为暗红色,切面见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晚期出现肺褐色硬化。镜下: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慢性肺淤血:除急性肺淤血的特征外,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出现心衰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临床表现:(1)气促、缺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端坐的体位、
4、减较淤血(3)粉红色泡沫痰2 .肝淤血原因:由右心衰羯引起肉眼下:体积增大,颜色暗红,被膜紧张,切面红、黄相间,状似槟榔,称槟榔肝。钱下:(1)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窦高度扩张淤血(2)小叶中央肝细胞受压萎缩甚至坏死(3)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抉氧程度较轻)临床表现: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下降结局:长期慢性肝淤血T(淤血性)肝硬化第二节出血定义: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溢出。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破裂性出血定义: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多。原因:1 .血管机械性损伤2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3 .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4 .静脉破裂5 .毛细血管破裂(二)漏出性出血定义:由于微循环的毛
5、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原因:1 .血管壁的损害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3 .凝血因子块乏二、出血的病理变化(一)内出血血液蓄积在组织间隙一血肿血液蓄积在体腔中一积血(二)外出血组织或皮下微小出血点一瘀点组织或皮下较大出血点一瘀斑(与瘀血区别)鼻出血鼻出血(鼻鲍)呼吸道出血咯血消化道呕血,便血泌尿道尿血子宫阴道出血血崩三、出血的后果少量缓慢的漏出性出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大范围的漏出性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6、。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第三节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定义: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中,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一)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1 .屏障作用2 .抗血小板黏集作用:合成PGL和NO,分泌ADP酶。3 .合成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合成膜相关肝素样分子、血栓调节蛋白、蛋白S。4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1 .激活外源性凝血过程:内皮细胞损伤时释出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的凝血过程。2 .辅助血小板黏附:内皮损伤时释放出vWF,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的黏附。3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蛋白溶酶原
7、活化因子的抑制因子PAIs。(二)血流状态的异常涡流的矽成1 .血小板进入边流2 .凝血因子局部堆积、活化3 .产生离心力,损伤内皮细胞血流缓慢1 .血小板靠边2 .局部已存少量凝血活性物不被正常血流稀释、运走3 .流入局部血液的凝血物在局部滞留4 .引起的缺氧损伤内皮细胞(三)血液凝固性增加定义: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的血液高凝。种类:1 .遗传性高凝状态:第V因子基因突变、抗凝血因子先天缺乏。2 .获得性高凝状态:晚期恶性肿瘤、DIC,手术创伤妊娠和分娩前后。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一)册成过程内皮损伤,般原建露. 血小板与胶原砧附血小板骅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整理 局部 血液循环 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