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
《耳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部肿瘤诊疗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耳部肿瘤诊疗规范第一节外耳良性肿瘤一、外耳道乳头状瘤【临床表现】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ofexternalcanal)好发于男性,是反复挖耳造成的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为挖耳时易出血,当肿瘤充满外耳道时有阻塞感或听力减退。耳道有多发或单发、带蒂或无蒂、大小不等棕褐色桑意样肿物,触之较硬。血供差时可部分自行脱落。【治疗】1.激光治疗:在局部麻醉下用YAG激光或者半导体激光气化肿瘤。2 .冷冻治疗:液氮冷冻具有切除肿瘤,创伤小的优点。3 .手术治疗:切除的范围应包括肿瘤边缘正常皮肤InIm以上,切除肿瘤所在部位的骨膜,可以防止肿瘤的复发。二、耳廓和外耳道血管瘤【临床表现】主要位于耳
2、廓,少见于耳道。毛细血管瘤(CaPiIlaryheinangiOIna)系毛细血管网组成,扁平,色如红葡萄酒,或似蜘蛛痣状,皮温高。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含血内皮腔隆起肿物,毛细血管排列紊乱。又名草莓瘤,表面呈结节状,微红或紫红色,有搏动。蔓状血管瘤(arterialracemosumhemangioma)使耳廓变形增大,局部温度高,有搏动,可延及头皮。【治疗】1 .非手术治疗:冷冻、放射、激光、局部注射(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等)。2 .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的血管瘤,局部切除并植皮。对有动静脉樱的血管瘤,先将瘤体外围作环形缝扎,阻断血供,同时分段
3、环形缝扎,分区切除。三、耳廓和外耳道囊肿【临床表现】皮脂囊肿(cyst):最常见,好发在耳垂背面,乳突上表皮肤或耳道软骨后下方。囊肿内衬上皮,为柔软、张力不大的肿物。耳前囊肿(或屡管):属先天性,表现为耳轮前方皮肤的瘦口。疹口内有分支管道循入耳轮和耳屏之间的皮下。管道常呈囊性扩大,易罹感染。腮裂囊肿(痿管):与耳前屡管(囊肿)的鉴别主要是除了耳轮脚前有瘦口外,常常在外耳道、耳后、颈部有第二瘦口,瘦口阻塞也可出现囊性变。【治疗原则】感染期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四、耵聍腺瘤【临床表现】盯耳宁腺瘤好发于外耳道软骨部后下部的町H宁腺分布区,常见的为腺瘤和混合瘤。盯日宁腺瘤发病缓慢,肿瘤较大时
4、阻塞外耳道,可引起听力障碍。耳部检查见外耳道后下方局限性的隆起,约为黄豆大小,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质韧。X线检查外耳道骨质无破坏。【治疗】易恶变,应作手术彻底摘除。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周边至少O.5cm,切除肿瘤区的骨膜,并予植皮。五、外耳道骨瘤【临床表现】外耳道骨瘤(exost。SiS)早期无症状,但肿瘤体积增大时可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骨性段有球形的隆起,正常皮肤,触之质硬。影像学检查可见外耳道骨性段有骨样密度的半球状隆起,乳突正常。【治疗】无明显症状者可暂时不予处理,嘱患者忌挖耳。对于有症状者,应行手术治疗。第二节外耳道恶性肿瘤外耳恶性肿瘤以低度恶性的囊性腺样癌常见,腺癌
5、和恶性盯耳宁腺瘤均少见。一、盯耳宁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反复挖耳等刺激情况下,耵聍腺瘤容易恶变。盯耳宁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外耳道少量出血或者挖耳易出血。有时耳部有疼痛。外耳道肿块呈肉芽型,红色,由于肿块突破皮肤,表面粗糙不平。盯酢腺癌突破外耳道软骨部侵犯到腮腺,引起耳垂周围腮腺区肿块;有时向前侵犯到颗颌关节,出现张口困难。影像学检查CT可显示外耳道或者乳突部的骨性损害,MRI可显示肿块向腮腺侵犯。该病特点是发病缓慢,经常在发病数年后才有症状。无论是手术还是放射治疗,均容易复发,其复发率达到40%70%左右,有报道同一患者复发多达12次。【治疗】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肿瘤侵犯腮腺较大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部 肿瘤 诊疗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