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详细版.docx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详细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的第三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小结(一)RBC相关工程的病理变化及其主要临床意义(掌握);临床意义:RBC及Hb增多:(1)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所致。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等。(2)绝对性增多:多为缺氧引起EPO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增多,少数为EPO非代偿性增加或造血系统异常所致。1)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2)病理性增多: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异常Hb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RBC可达(7-10)X102l,Hb可达170-250gL,局部患者可进展为(CML);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可使
2、EPO非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和Hb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RBC及Hb减少:(1)生理性减少:3m-15y的儿童,比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晚期及局部老年人。(2)病理性减少:各类贫血。*注:熟记RBC及Hb的参考值;贫血程度的分级1p67)(二)WBC计数、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J1、邛BC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Xl9L;6m-2y:(11-12)109LWBC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WBC增多;WBC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WBC减少。2、WBC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大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PBC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响。核右移:PBC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主要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如阿糖胞甘、6-筑基喋吟等。异型淋巴细胞正常人PBC中可出现2%的异淋,实质为T淋巴细胞增生亢进所致。可见于:1)感染:传单、流行性出血热。2)药物过敏。3)输血、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后。4)其他: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放疗后。DoWney分型I型:泡沫型11型:不规那么型In型: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WBC总数的增多。生理
4、性增多D年龄:新生儿一婴幼儿一青春期(与成人根本相同);2)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3)运动、疼痛、冷热刺激、情绪影响:升高;4)妊娠与分娩:妊娠时可达15l9L,分娩时可高达34X109l,分娩2-5Cl后正常;5)其他:吸烟者高3O%0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金葡、溶链、肺链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及血管栓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失血: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响所致。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草)。5)白血病、
5、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WBC4109L;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O9L1)感染: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leukemia)。3)理化损伤: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5)自身免疫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噌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尊麻疹等。2)寄生虫病:某
6、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较特殊。(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无显著临床意义。噌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D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RA等。2)血液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4)其他:DM、流感、水痘、结核等。(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毒螺旋体感染。2)恶性肿瘤
7、: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3)其他:自身免疫病、GVHR或GVHD等。(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等。单核细胞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1)某些感染: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2)血液病:AMoL.MDS,某些疾病的恢复期(单核阵雨)。(2)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I(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PLT计数临床意义:1)减少: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消耗增加分布异常假性减少2)增多:原发性增多继发性增多四ESR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掌握);RBC沉降率(ESR)是指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一.影响ESR的主要因素1、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与总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重点 概要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