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瞿秋白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瞿秋白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瞿秋白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体悟瞿秋白的书生革命家的形象;2、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与水平;二、学习任务:1、查找瞿秋白生平及相关资料,了解诗词写作背景;2、分小组合作,任选一首诗词,聚焦人物形象,把握内容,情感,要求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和手段(图片,音视频,PPT,定点动画,声光秀)向全班同学分享介绍;3、介绍形式不限:配乐诗朗诵,朗诵音视频介绍,PPT演讲,情景剧表演等(可单人可小组)4、写一篇瞿秋白诗词鉴赏的小短文,聚焦角度,鉴赏内容,情感。三、教学过程片段一:少年觅渡。导入(5分钟):1916年春,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人从常州出发到北京
2、求学,赶路途中,和摆渡的船夫,展开了下面这一段对话。播放音频。常州的这座觅渡桥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留下的痕迹便是一一觅渡桥小学。问题一:有哪些同学是觅渡桥小学毕业的吗?好,这些同学和瞿秋白是校友啊,冥冥之中和瞿秋白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联系,都是缘分啊!那我们请这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他们眼中的瞿秋白。明确书生革命家形象。(板书:书生革命家)问题二:觅渡桥小学的觅渡有什么含义吗?船夫回答了这个问题:(表)觅渡,就是找船,要出远门,瞿秋白这一出门,便踏上了寻觅之旅,他到底在觅渡什么?答:(里)觅渡一条救中国之路。(2分钟)(板书:觅渡火种开辟光明)我们熟知的秋白,作为常州三杰之一,更多
3、的是一位革命者,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秋白,在他的诗词当中感受他的书生革命家的形象。这节课的任务为:(PPT展示,不读)鉴赏诗词内容、情感,感受瞿秋白诗词的书生革命家形象。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小组代表分享小组鉴赏成果;活动二:修改瞿秋白诗词鉴赏的小短文,感悟形象。片段二:青年壮志(15分钟)7年后,1923年,24岁的瞿秋白,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同年,他将赴广州与国民党的领导人商谈国共合作事宜。这时的瞿秋白,将展现怎样一种“书生意气”呢?首先让我们请管子扬、顾梓文同学来朗诵一下。师:朗诵是为了更好的体悟情感。那我们怎样读才能把江南燕的情感展现出来?师生讨论后明确:1、抑扬顿挫2、轻重缓急3、
4、情感充沛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刚刚管子扬、顾梓文同学的朗诵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吗?生评:确定音调,轻重读师:优:声音洪亮音色动听改进:瞿秋白在诗中把自己比作江南燕,他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江南燕呢?燕子:报春、爱情、思念,所以读出像瞿秋白一样江南男子的铁血柔情,读出瞿秋白的书生革命家的形象。师:改进后再读一遍。(5分钟)好,下面我们请陈立妤同学来鉴赏一下这首诗词。从同学们的掌声我们能感受到陈立妤同学演讲方面的优势,台风气场自然流畅,介绍的话应该是你真实了解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而不是读PPT,会让读者听不到东西,引发不了读者的共鸣。那从诗词内容去谈,我们鉴赏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5、1、角度聚焦2、主题明确3、内容层次鲜明4、形象(意象)立体5、情感共鸣师:从这些角度出发,陈同学的鉴赏的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能够进入诗词本身分析,炼字,意象都谈到了,通过意象展现人物形象,内容层层深入,由情表至志里。优点:关注到了创作背景,是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那这里是不是能够读出一些情来?筑旧巢:建设小家、倾诉爱情理想,表达爱情思念,爱情理想的崇高。“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对妻子的爱情倾诉中展现着自己的豪情壮志。怎样理解任务学案里给大家的解析:“能收能放,亦敛亦狂”?放:怒斗新收:检点旧巢寒潮教师点评炼字总结,引出燕子意象。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瞿秋白什么样的书生
6、革命家形象呢?(板书:勇立潮头争创一流有血有肉少年意气)深入了解诗歌之后,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体悟形象、情感。师:好,明确了鉴赏的角度之后,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修改你们的诗词鉴赏短文,2分钟讨论。江南燕鉴赏点评:主题聚焦,围绕江南燕意象展开,介绍了瞿秋白在写此诗之前的心路历程,内容丰富。从“旧时王谢庭前燕”意象出发,查找了一些背景。在熟悉背景的情况下进行解读,就会更加的深入。片段三:壮年牺牲(10分钟)12年后,1935年,35岁的瞿秋白被捕入狱,正值壮年的他即将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临刑前,他提笔写下一首绝命词。少年秋白的觅渡火种,青年秋白的敢为人先,壮年秋白又将会以一种怎样的“书生意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瞿秋白 教学 设计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