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docx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腾大史高二之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1、卜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袋B、C、握D、撮(jl)发(m6i)怨(di)防(cu)合吃饭防唯(ye) 心惮(dn)远役 宇文擎(yi)范 彤(t6ng)云密布氽(tQn)水 讥谢(qio) 央“免(mei) 坍(tGn)缩付秤(zi ) 日光翳圈(yi) 刎(wan)肉补疮 锚铢(ZiZhii)必较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喝彩孤癖B、消遣锁呐C、小知不及大知促狭鬼笑咪咪小年不及大年哀声叹气兴高采烈朝菌不知晦朔蜷蛀不知春秋D、北海虽赊扶
2、摇可接东榆已逝桑隅非晚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打假斗士方柒P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的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B、自从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调整扶贫标准后,全国便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趋向城乡一体化。C、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D、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薪资,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木好书、开通一个信箱,对于农民工来说,就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生活的便利。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3、契诃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欧享利、莫泊桑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B、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陈情表作者李密,在文中成功地将记叙和抒情相结合,深深的打动了晋武帝,从而摆脱了官场的苑囿。C、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著作有:小说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等。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
4、息奄奄,人向危伐,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B、为什么非要诉诸法律来解决呢?我可以跟大家讲讲我的心情。我也是走投无路,通上聚少呀!C、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太快人,。的事。D、老厂长为人大气,待人和蔼,胡物曾赖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工作,深受全厂职工拥戴。二、现代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当今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比如中国,崇尚“性本善”,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而西方却崇尚“原罪说”,并由对人性恶的认知形成一种罪感文化。这两种文化就其本源来讲,也许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但从其传承、演变和发展来看,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了。西方的罪感文化源起于基督教的
5、“原罪说”,“原罪说”中的“罪”,指的是一种“罪性”,并非一种“罪行”。如圣经中列举的“七宗罪”:饕餐、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傲慢。这“七宗罪”与其说是“罪”不如说是“欲”一一只有时刻警惕和节制这些欲望,人才不至于犯罪。西方的罪感文化正是由此发端,逐渐形成原罪文化的核心内涵,即它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中国的耻感文化若按其本义来讲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似乎相差无几,所谓“知耻近乎勇”,若作“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或者说是“勇于承认错误”阐释,并将“耻感”当作善恶、是非、美丑的辨别标准,那当是不错的。但国人对“耻感”的阐述毕竟比较笼统,远不如西方对“原罪”的界定那么具体。随着中国古代
6、社会的由春秋而战国,由封建而集权,这种耻感文化便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逐渐变异了。比如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之后,不愿听从船夫的劝告渡过乌江逃生。有学者认为这正是项羽的耻感所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的是什么?“思”的正是他的“耻感”。然而,项羽又为何而感到羞耻呢?是因为他在争霸中的残忍杀戮吗?显然不是,他的“无颜见江东父老”完全是因为他的失败。在这里,本原的耻感文化已经被“成王败寇”的价值取向给异化了,并逐渐蜕变成颇具中国特色的“面子文化”。不过,项羽毕竟还知道羞耻,倘若换成刘邦呢?他会“不肯过江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想看,一个亲爹被对方俘获并声言要烹掉,竟然还提出可分一杯羹
7、的市井无赖,怎么可能有羞耻之心呢?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无耻之徒坐上了龙椅,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朝的大一统从此将皇权专制的体制扎实地奠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这么些不知羞耻的开国皇帝王公大臣,我们能将其纳入耻感文化之中么?在如此的意识形态领域里,无耻便比知耻更得人心,耻感文化便也从此沦为面子文化和无耻文化一一整个社会的表面也许还在崇尚耻感,而内里却早已奉无耻为圭臬。如此看来,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似乎并非不相伯仲,各有千秋,否则,“知耻”何至于蜕变成无耻了呢?答案很简单,西方的罪感文化源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而由“原罪说”所生成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又似乎天然地导向社会的平等与自由、民主与法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