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如何巧用古诗文?.docx
《新闻写作如何巧用古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如何巧用古诗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闻写作如何巧用古诗文?语言是新闻写作的细胞,新闻报道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于语言的应用。记者采集到了好的新闻事实,只是成功了一半,还需要用好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人留下的许多诗词佳句,不仅论述精辟、富于哲理,而且文辞优美,描绘生动,音调铿锵,语句凝练,如果恰到好处地引用于新闻作品中,势必会使新闻作品语言多姿多彩,起到锦上添花、引人入胜的效果。纵观新闻写作中的名家名篇,借用古诗词恰到好处地表现新闻内涵,凸显新闻主题的作品不乏其例,他们或通过引用古诗词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赞誉,或烘托环境气氛,渲染背景,点染意境,或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升华主题。例如1992年4月
2、22日工人日报发表的题为时代弄潮儿记全国劳模、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厂长李铁锤的通讯。作者在结尾写道:结束采访,走出红光厂区时,我们发现1992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望着潮水般奔涌的满目春绿,使人又想起宋人潘间的那句诗“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相信,面对滚滚而来的改革大潮,李铁锤又在准备新的搏击、新的“冒险”。他一定会带领红光人取得新的成功。这里作者用宋代潘间酒泉子中描绘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所表现出来的惊险绝技的名句,赞誉企业家李铁锤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又熔铸了对主人公的评价和称颂,言简意赅。又如1981年4月17日解放军报上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中南海的春天一文的开头:九尽冬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写作 如何 古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