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docx
《最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白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4.0109/L,多数轻度降低患者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体征,临床上易被忽视。单纯的白细胞减少症是内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血细胞1,所以在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中,多数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易合并多种类型的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多样,可以是自限性病毒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短暂骨髓抑制、隐匿的先天性疾病或继发于系统性疾病2,3O因此,确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和需要何种治疗颇具挑战,为规范诊治,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综述、共识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
2、诊断流程、鉴别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供临床医生参考。一、共识编写方法1 .证据检索:针对最终纳入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原则解构后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南CBM万方和中国知网(CNKl)等数据库,纳入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及原始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1日。目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尚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据。2 .检索策略:根据前期筛选的临床问题确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分析论文是否可以回答主要临床问题,推荐意见采用专家一致性原则,如存在不同专家意见时,采用投票超过2/3的专家意见。经过3次专家
3、讨论会进行修改和定稿,共同编制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定义及分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1.5X109/L的一组综合征3o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下限随年龄而发生变化,新生儿和1岁以下的婴儿中,ANC下限为1.0109L,1岁以上幼儿直至成年,ANC下限为1.5109Lo对于1岁以上者,ANC1.0-1.5109/L为轻度粒细胞减少,0.51.0109L为中度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L为重度粒细胞减少,即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当ANC低于0.2109/L时,称为严重粒细胞缺乏3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为急性或慢性。当中性粒细胞被迅
4、速消耗或生成受损时,此后710d可能出现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3个月内至少检出3次则称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0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ongenitalneutropenia,CN)是一组异质性骨髓粒细胞生成减少性疾病,其特征为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检测到ANC0.5109L5o在无明确的遗传因素,且排除CN及其他继发因素如药物、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或恶性疾病时,称为特发性。因此,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是一种排他性诊断。即使无法诊断系统性结缔组织病,QN的发生往往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因此,CIN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的诊断存在重叠。同免疫性血小板
5、减少症(ITP)类似,循环中针对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很难准确检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结果也常常缺乏特异性6,靠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很难诊断CIN或AINo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流行病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国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同实验室的白细胞/ANC正常值不同。在无症状健康人群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病率为0.1%10.0%。美国一项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病率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黑人的发病率为4.50%,白人0.84%,墨西哥裔美国人0.44%7o来自希腊、丹麦的人群调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1.4%8z9
6、0在儿童中,常见的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病毒感染所致。在成人中,CIN和AIN以女性为主,估测男女比例高达1:8儿童的男女比例差别较小,仍以女性为主,CIN通常不会自发缓解,大多数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值在多年内保持相对稳定10L四、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中性粒细胞由骨髓产生,而后迁移至循环、血管内皮、脾脏和感染/炎症部位4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CSF和白细胞介素3(IL-3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涉及以下机制:1 .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分化减少(如药物、感染、营养缺乏导致入2 .循环中性粒细胞重新分布至血管内皮或脾脏,如脾大患者可导致中性
7、粒细胞减少。3 .免疫破坏导致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多(如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因人群和临床情况不同而不同。中性粒细胞减少可由遗传/先天性疾病或者后天因素导致。住院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也不同于门诊患者。(一)CN多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是骨髓中髓样细胞的固有缺陷,其次是造血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缺陷。1 .CN:可分为种族性、家族性良性、重度先天性和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0,11,见表1。通常,种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多为非裔患者)和家族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轻微的,没有复发性感染史。重度CN(SCN)则表现为婴儿期的粒细胞缺乏
8、症和反复发作的严重感染,在分化前期骨髓细胞前体成熟停滞12oELANE和HAX1基因是中性粒细胞特异性基因,是SCN中较常见的突变,其他基因如GFrLG6PC3、VPS45、JAGN1、CSF3RsSRP54和WAS等突变也有报道。KOStmann综合征为具有纯合HAXl突变或JAGNl突变或其他未知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N,与SCN在临床表型上无法区分。常规的G-改善预后,在JAGN1突变患者中,G-CSF治疗的反应通常较差。对于SCN、KOStmann综合征患者均需密切随访,10%30%有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应提高认识并促进患儿及其家属的临床管理13o周期性中性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性 粒细胞 减少 诊治 中国 专家 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