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cImeningitis,又称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在世界范围内散发或小范围流行,但也可大规模流行或暴发。暴发型流脑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存活者可遗留严重后遗症。流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规范流脑临床诊疗工作,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在2005年原卫生部印发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要点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一、病原学流脑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N
2、eiSSeriaMeningitidis),也称脑膜炎球菌(MeiIingOeoCCus),为革兰染色阴性、肾形的双球菌,有荚膜和菌毛。在3537C,5%Co2条件下生长良好。在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多位于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态典型。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形,排列不规则。脑膜炎奈瑟菌的荚膜主要成分为荚膜多糖。根据荚膜多糖的特异性,脑膜炎奈瑟菌至少可分为12个血清群,引起侵袭性疾病的脑膜炎奈瑟菌主要为A、B、C、W、Y、X六个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能产生自溶酶。脑膜炎奈瑟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低,对寒冷、干燥、高温、日光及紫外线都敏感。1%苯酚、75%乙醇、0.1%苯扎滨镇等可将其灭活。二、流行
3、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通过物品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三、发病机制脑膜炎奈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体,如人体免疫力强,可迅速将病原菌杀灭,或成为带菌状态;若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力较强时,病菌可从鼻咽部黏膜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如通过血-脑屏障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全身施瓦兹曼反应,激活补体,血清炎症因子明显增加,产生微循环
4、障碍和休克。在败血症期,细菌常侵袭皮肤血管内皮导致栓塞、坏死、出血及细胞浸润,从而出现瘀点或瘀斑。由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或内毒素作用,内脏有不同程度出血。脑膜炎期,脑膜及脊髓膜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出血及通透性增加,重者脑实质发生炎症、水肿或充血,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严重者发生脑疝。四、病理改变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下、黏膜及浆膜亦可有局灶性出血。严重者皮肤及内脏血管可见内皮细胞破坏和脱落,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皮肤、心、肺、胃肠道及肾上腺均有广泛出血。脑膜病变以软脑膜为主,早期有充血,少量浆液性渗出及局灶性小出血点,后期则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
5、粒细胞及细菌出现,病变累及大脑半球表面及颅底,可导致视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严重者可累及脑实质。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一)普通型。L前驱期。仅部分患者有前驱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咽痛、咳嗽及鼻塞等。约持续12天。2败血症期。突起寒战、高热,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状,体温迅速升高达40左右。多数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病情重者瘀点瘀斑迅速增多、扩大,可出现皮肤坏死。此期可持续12天。3 .脑膜脑炎期。可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克尼格(Kernig)征及布鲁津斯基(
6、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澹妄、神志障碍及抽搐。此期持续25天。4 .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逐渐吸收,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约10%的患者可出现唇周疱疹。(二)暴发型。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常于24小时内死亡。L休克型。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绡、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尿量减少或无尿。如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及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血小板急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D-二聚体升高时应高度怀疑并发DIC。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检查多正常或仅细胞数轻度增加。5 .脑膜脑炎
7、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和脑实质损害,可在24小时内出现频繁惊厥、昏迷,严重者发展为脑疝。6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类型。(三)轻型。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低热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量出血点。(四)慢性败血症型。本型较为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其他慢性疾病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寒战、发热、皮疹、关节痛及全身无力等。皮疹多表现为充血性斑丘疹,也可出现结节样红斑。四肢关节痛呈游走性,尤其以发热期为甚。(五)特殊人群流脑的特点。L婴幼儿。因颅骨骨缝及卤门未闭合的患儿,颅内高压表现常不典型,表现为前囱隆起,张力高。7 .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性 脊髓 诊疗 方案 2023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