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docx
《最新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摘要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版)是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5月共同发起,在高质量国际循证指南基础上,采用ADAPTE方法对近十年儿童ITP指南进行全面检索、评价、遴选和整合,增加了中国高质量证据并遵循现有指南改编理论框架形成的改编指南。本指南涵盖了有关儿童ITP诊断和治疗方面的12个临床问题,形成24条推荐意见,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ITP的临床诊疗实践。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指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
2、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失耐受,介导了血小板免疫破坏及生成不足。儿童ITP年发病率为(1.65.3)/10万,诊断为排他性,临床异质性较大。虽然我国于2013和2019年发布了2部儿童ITP专家共识,但尚无基于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国际权威机构连续发表了2部高质量指南,即2019版”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和诊治的国际共识报告(InternationalConsensusReportJCR)及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ASH)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它们基于最新的循证证据,对
3、工作组专家遴选出的儿童ITP诊治临床问题给出了最新的推荐意见。虽然是高质量循证指南,但由于存在文化、社会背景、资源、种族及患儿或监护人偏好等因素的差异,国际指南无法直接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需要整合来自中国的循证证据、参考中国临床专家意见,同时遵循指南改编规范的方法,对现有国际权威指南进行恰当改编,为我国儿童ITP诊疗工作提供有力帮助。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20年5月共同发起,采用ADAPTE方法,遵循现有的指南改编理论框架制订了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本指南),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ITP的临床诊疗决策。本指南完
4、成计划书后于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注册编号:IPGRP-2020CNo77。本指南的目的制订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儿童IT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规范我国儿童ITP临床诊疗决策,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支持。本指南的目标人群本指南适用于1月龄至18岁的原发性ITP患儿,不适于继发性ITPx新生儿ITP和非免疫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本指南的使用人群各等级医院从事儿科疾病相关工作的临床医生、卫生决策人员和相关科研工作人员为本指南的使用人群。相关专业术语一、与ITP诊断相关专业术语及定义1.ITP:免疫因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此处特指原发性ITP(即未找到明确致病原因的ITPl2.ITP典型表现:
5、临床表现仅有出血症状而无发热、消瘦、黄疸等;体征仅有皮肤、黏膜出血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组织畸形等;实验室检查仅有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可明确诊断的缺铁性贫血或失血性贫血,无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异常,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无不明原因紫魔病史及血小板减少等出血,麻病家族史。3.生活受到疾病干扰:即ITP患儿或监护人发现如下情况之一,(1)应用儿童ITP特定的生活质量问卷如儿童ITP评估量表(KidsfITPtools,KIT)评估后发现患儿生活质量下降;(2)患儿出现与ITP相关的明显疲劳、乏力等不适;(3)患儿出现与ITP不相关、但来自疾病的过度担心和恐惧等;(4)患儿生活方式因疾
6、病发生明显改变,如不能入托或就学,日常活动受到明显影响;(5)家庭生活方式因疾病发生明显改变:如需要反复就医,监护人无法正常工作;(6)ITP患儿或监护人感到非常焦虑、不安。由于中国现阶段尚不具备大范围开展ITP患儿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的条件,故本指南以生活受到疾病干扰替代生活质量降低。4.ITP诊断基本要点:(1)至少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2)脾脏一般不增大;(3)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4)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二、与ITP治疗相关专业术语及定义1 .一线治疗:指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
7、travenousimmunoglobulinzIVIG)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传统治疗。2 .一线治疗无效:指应用一线治疗药物后早期(1周)和初始(1个月)评估不能达到治疗反应且不能维持治疗反应(6个月)者;或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才能保持反应者。3 .二线治疗:指在治疗ITP时应用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或脾切除术这3种治疗中的一种或多种。三、病程分类1 .新诊断ITP:ITP持续时间3个月。2 .持续性ITP:ITP持续时间312个月。3 .慢性ITP:ITP持续时间12个月。四、出血分级及对应的出血程度ITP患者出血分级及对应的出血程度为41)0级为无出血。(2)1级为轻微、微量出血
8、:有少量瘀点(总数100个)和(或)5个小瘀斑(直径3cm),无黏膜出血。(3)2级为轻度、少量出血:有较多瘀点(总数100个)和(或)5个大瘀斑(直径3cm),无黏膜出血。(4)3级为中度、中量出血:有明显的黏膜出血,影响生活。(5)4级为重度、严重出血:黏膜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20g/L,或怀疑有内脏出血。改编指南的制订过程与方法本指南采用ADAPTE方法对现有的ITP相关指南进行检索、评价、遴选和整合,结合中国的文化、社会背景、资源和价值观等因素进行改编,以适应中国国情。同时参考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主要制订流程。ADAPTE方法包括3个阶段、9个模块和24个步骤。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儿童 原发性 免疫性 血小板 减少 诊断 治疗 改编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