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站区布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发电系统站区布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光伏发电系统站区布置1站区总平面布置1.1 光伏发电站的站区总平面应根据发电站的生产、施工和生活需要,结合站址及其附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建设规划进行布置,应对站区供排水设施、交通运输、出线走廊等进行研究,立足近期,远近结合,统筹规划。1.2 光伏发电站的站区总平面布置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通过优化,控制全站生产用地、生活区用地和施工用地的面积;用地范围应根据建设和施工的需要按规划容量确定,宜分期、分批征用和租用。1.3 光伏发电站的站区总平面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a.光伏方阵。b.升压站(或开关站)。c.站内集电线路。d.就地逆变升压站。e.站内道路。f.其他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1.
2、4 光伏发电站的站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交通运输方便。b.协调好站内与站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之间的关系。c.与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相协调。d.方便施工,有利扩建。e.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f.减少场地的土石方工程量。g.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1.5 光伏发电站的站区总平面布置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站内建筑物应结合日照方位进行布置,合理紧凑;辅助、附属建筑和行政管理建筑宜采用联合布置。b.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规划,利用空闲场地植树种草,绿地率应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绿化要求。c.升压站(或开关站)及站内建筑物的选址应根据光伏方阵的布置、接人系统的方案、地形、地质、交通
3、、生产、生活和安全等要素确定。d.站内集电线路的布置应根据光伏方阵的布置、升压站(或开关站)的位置及单回集电线路的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等确定。e.站内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的要求,并保留可进行大修与吊装的作业面。1.6 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区可设两个出人口,其位置应使站内外联系方便。站区主要出人口处主干道行车部分的宽度宜与相衔接的进站道路一致,宜采用6m;次干道(环行道路)宽度宜采用4m。通向建筑物出入口处的人行引道的宽度宜与门宽相适应。1.7 地面光伏发电站的主要进站道路应与通向城镇的现有公路连接,其连接宜短捷且方便行车,宜避免与铁路线交叉。应根据生产、生活和消防的
4、需要,在站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设置行车道路、消防车通道和人行道。站内主要道路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1.8 光伏发电站站区的竖向布置,应根据生产要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场地标高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不设大堤或围堤的站区,升压站(或开关站)区域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高水位O.5m。b.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等标高的确定,应满足生产使用方便。地上、地下设施中的基础、管线,管架、管沟、隧道及地下室等的标高和布置,应统一安排,合理交叉,维修、扩建便利,排水畅通。c.应减少工程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基础处理和场地平整费用,使填方量和挖方量接近平衡。在填、挖方量无法达
5、到平衡时,应落实取土或弃土地点。d.站区场地的最小坡度及坡向以能较快排除地面水为原则,应与建筑物、道路及场地的雨水害井、雨水口的设置相适应,并按当地降雨量和场地土质条件等因素确定。e.地处山坡地区光伏发电站的竖向布置,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形,节省土石方量并确保边坡稳定。1.9 站区场地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场地的排水系统应按规划容量进行设计,并使每期工程排水畅通。b.室外沟道高于设计地坪标高时,应有过水措施,或在沟道的两侧设排水设施。c.对建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光伏发电站,在站区边界处应有防止山洪流入站区的设施。1.10 生产
6、建筑物底层地面标高,宜高出室外地面设计标高150mr300m11b并应根据地质条件计人建筑物沉降的影响。1.11 光伏发电站的交通运输、供水和排水、输电线路等站外设施,应在确定站址和落实站内各个主要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容量和站址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规划。1.12 应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做好光伏发电站的防排洪(涝)规划,充分利用现有防排洪(涝)设施。当必须新建时,可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涝)堤、排洪(涝)沟或挡水围墙。1.13 光伏发电站的出线走廊,应根据系统规划、输电线出线方向、电压等级和回路数,按光伏发电站规划容量,全面规划,避免交叉。1.14 光伏发电站的施工区应按规划容量统筹规划,并应符合下
7、列要求:a.布置应紧凑合理,节省用地。b.应按施工流程的要求安排施工临时建筑、材料设备堆置场、施工作业场所及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干线路径。c.施工场地排水系统宜单独设置,施工道路宜永临结合。d.利用地形,减少场地平整土石方量,并应避免施工区场地表土层的大面积破坏,防止水土流失。2光伏方阵布置2.1 光伏方阵应根据站区地形、设备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宜采用单元模块化的布置方式。2.2 地面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固定式布置的光伏方阵、光伏组件安装方位角宜采用正南方向。b.光伏方阵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保证每天9:00-15:00(当地真太阳
8、时)时段内前、后、左、右互不遮挡。c.光伏方阵内光伏组件串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不宜低于30Omnb并应考虑以下因素:1)当地的最大积雪深度;2)当地的洪水水位;3)植被高度。2.3 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应结合太阳辐照度、风速、雨水、积雪等气候条件及建筑朝向、屋顶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方位角、倾角和阵列行距。2.4 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升压室宜结合光伏方阵单元模块化布置,宜采用就地布置方式。逆变升压室宜根据工艺要求布置在光伏方阵单元模块的中部,且靠近主要通道处。2.5 工艺管线的敷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工艺管线和管沟宜沿道路布置。地下管线和管沟一般宜敷
9、设在道路行车部分之外。b.电缆不应与其他管道同沟敷设。c.管沟、地下管线与建筑物、道路及其他管线的水平距离以及管线交叉时的垂直距离,应根据地下管线和管沟的埋深、建筑物的基础构造及施工、检修等因素综合确定。3站区安全防护设施3.1 光伏发电站宜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该设施宜包括:人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和出人口控制系统等,并能相互联动。3.2 安装于室外的安全防护设施应采取防雷、防尘、防雨、防冻等措施。3.3 人侵报警系统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人侵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规定。b.人侵报警系统应能与视频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等联动。防范区内人侵探
10、测器的设置不得有盲区,系统除应具有本地报警功能外,还宜具有异地报警功能。c.人侵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可采用专用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信道传输为辅的传输方式。控制信号电缆及电源线耐压等级、导线及电缆芯线的截面积均应满足传输要求。d.系统报警应有记录,并能按时间、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和撤防。系统应具有设备防拆功能、系统自检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e.主控室内应装有紧急按钮。紧急按钮的设置应隐蔽、安全并便于操作,且应具有防误触发、触发报警自锁、人工复位等功能。3.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规定,并应具有对图像
11、信号的分配、切换、存储、还原、远传等功能。b.系统设计应满足监控区域有效覆盖、布局合理、图像清晰、控制有效的要求。c.视频监控系统宜与灯光系统联动。监视场所的最低环境照度应高于摄像机要求最低照度(灵敏度)的10倍,当被监视场所照度低于所采用摄像机要求的最低照度时,应在摄像机防护罩上或附近加装辅助照明(应急照明)设施。d.摄像机、解码器等宜由控制中心专线集中供电。距控制中心(机房)较远时,可就地供电,但控制中心应能对其进行开关控制。3.5 出人口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建筑物内(外)出人口、重要房间门等处宜设置出人口控制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出人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的要求设计。b.出入口控制系统宜由出入对象识别装置,出人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及出人口执行机构等三部分组成。c.系统应与火灾报警系统及其他紧急疏散系统联动,并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