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传统组织病理与分子分型整合诊断的临床意义2024.docx
《子宫内膜癌传统组织病理与分子分型整合诊断的临床意义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癌传统组织病理与分子分型整合诊断的临床意义202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子宫内膜癌传统组织病理与分子分型整合诊断的临床意义2024与2009版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相比,2023版FIGO分期的突出特征是:强调了传统组织病理学与分子分型进行整合诊断对EC治疗和预后评估所具有的重要临床意义。一方面,在过去以宏观解剖学为主要分期指标的基础上,2023版FIGO分期突出和细化了微观病理组织学特征对预后预测的价值:(1)不再笼统地将EC做为某种单一疾病进行阐述,而是将之区分为非侵袭性(non-aggressive)”和侵袭性(aggressive)两大组织学类别,强调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并应遵
2、循不同的分期原则。(2)加入了淋巴脉管间隙浸润(IymPhOVaSCUlarspaceinvasion,LVSI)和肿瘤在淋巴结转移灶内的细胞数量两个组织学指标,旨在强调肿瘤细胞入侵脉管和定植淋巴结的生物学行为具有规模依赖性,其数量级别对肿瘤预后预测具有不同价值,应据此对临床分期进行精准分层。另一方面,将EC分子分型融入经典的解剖组织学分期中,首次推出了EC分子分期(molecularstaging),后者可直接变更FIGOIII的解剖组织学分期。对于晚期(FIGO11IIV)病例,目前依然完全遵循解剖组织学分期,但提倡进行标注并积累数据,同时分子分型将为临床提供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依据。上述
3、进展要求病理医师必须深入理解EC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分型特征,并据此发出整合性病理诊断,同时也对临床妇瘤医师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和正确解读该类病理报告提出了挑战,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理清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子分型命名体系术语的内涵首先,我们需要理清EC分子分型体系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沿革,对于分子分型常用术语的内涵具有清晰的解读和阐息见表1I1-22013年公布的TCGA分子分型方案需要高昂的成本、耗时长、对生物信息分析要求高,无法在临床实践中普及。目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临床应用流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提出的替代性EC分子分型方案3。因此,本文在随
4、后的论述中将一律采用WHO的命名系统。表1TCCA与HO开y内腆嘛分7分N命名体系术语内资比较所谓非侵袭性EC,是指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G1G2endometrialendometrioidcarcinoma,EEC)这里所谓的低级别是指肿瘤恶性度低、预后良好。在常规临床病理报告中,该组病例又被病理医师称为高-中分化EEC7这里的所谓高-中分化是指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比较高。临床妇瘤医师需要清楚知晓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使用语境,他们在2023版FIGO分期中所指是同一组别,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似乎G1G2EEC的生物学行为总是非常惰性,预后好。但研究显示,G1G2EEC的分子分型
5、具有异质性4-6o文献荟萃分析发现,约5%的G1G2EEC属于p53abn亚型(表2)4,7-8。该组疾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侵袭性,只要已经浸润肌层(无论深度),均应依照2023版FIGO分子分期标准(表3)纳入IIC2mp53abn期。表2子宫内腹癌经典病理组统学分5?的不同分子分5比例荟萃分析经典制打痛理学分赞荟季分析例数(例)-WHo分子分蛰(%)POZTmulMMKdNSMPp53abnGlqEEC33806.026.862.84.5G3EBC113312840.826.320.1浆液件的3272.24.95.287.8透明细胞癌1813.58.843.241.9混合性嘀2277.917
6、.210.6643去/未分化子宫内段够10912.045.92IJ21.1内2735.26.512.276.1注:MMR.1:箱配修且缺陷表32023版FlGo子宫内膜癌分子分期标准分朝命名 21期TMmut子宫内-密.局限名体.伴或不伴子宫颈侵犯,不计LVS【或期织学分型C2mrsifc.Wp53abn子宫内膜癌.局限/宫体.任意肌质浸润.伴或不伴子宫颈侵犯.不计LVSI或组织学分蟹期3和Il期)子注内膜解的分子改变在现有的临床指南中,高分化EEC通常被认为是适合保留生育功能(保育)治疗的组织学亚型。不过,p53abn亚型G1G2EEC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且肿瘤在激素治疗的压力下可能发生快速演
7、进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相关指南亟待尽快更新,所有具有保育需求的病例均应首先完善EC分子分型。止匕外,部分(尤其是年轻患者)G1G2EEC病例具有胚系致病性基因变异、属于遗传性EC患者。部分该类病例虽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无特殊分子改变型(NSMP)亚型,但因胚系变异对肿瘤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而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对于有保育需求的患者,在完善EC分子分型的同时,还应尽可能通过使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进行大规模的靶向测序,以除外胚系致病性基因变异所导致的遗传性ECe对于强烈要求保育的遗传性EC患者,应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 内膜 传统 组织 病理 分子 整合 诊断 临床意义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