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的操作性路径.docx
《大概念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的操作性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概念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的操作性路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概念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的操作性路径命题理念跟着育人理念走,命题方向跟着课改方向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这里的“重要观念”即“大概念”。在核心素养育人背景下,大概念理念在教学中正逐步得到落实。而如何用大概念理念指导试题命制,建构起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试题命制新范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试题的育人价值,实践中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近年来,我们在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中积极探索大概念理念下的主观题命题。在此,2023年XX中考道德与法治三个主观试题的设计为例,对其命制的操作性路径作一探讨。一、明确命题主旨:促进新的
2、大概念形成立意是试题的基本要素之一。立意作为命题者预设的测试的意图和指向,是对考查目标的设定,它内含着考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但是,试题立意容易让人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素养导向下,如何增强试题的育人价值愈发引人关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意发展为“四层”,即试题命制要以核心价值引领,实现与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有机统一。但对于如何发挥核心价值在“四层”中的引领作用,则缺乏有效的方式。在命题实践中,我们以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大概念为命题主旨,让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在试题中能够具体化呈现,从而让试题育人价值的实现具有可操作性。1 .以大概念为试题的价值统领大概念反映了学科本质,兼
3、具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意义,是最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知识。它基于知识点又高于知识点,实现了从符号到观点的跃迁。思政学科大概念一方面具有整合性,能将主观题考查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四层”考查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可借助陈述句将试题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清晰而明确地表达出来。在命题中,我们坚持用大概念统领试题的任务和情境。设计的任务是否指向大概念,设计的情境是否服务于大概念,大概念、试题情境和任务三者是否一致成为检验试题质量的重要标准。例如,第31题确立的大概念是“网络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但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4、;第32题确立的大概念是“法不能向不法行为让步”;第33题确立的大概念是“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由此,试题的情境和设问都指向所确立的大概念。围绕同一主题,起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大概念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命题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大概念。一旦确定,后续命题中的任务设计和情境创设都要紧扣这一大概念。2 .促进新的大概念的形成命题一般不以学生已有的大概念统领试题,而是指向其在教材学习中没有涉及或尚未形成的新的大概念。如前述第31-33题中起统领作用的大概念,都是教材中未曾出现的新的大概念。如此,避免试题的建构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似,使得答题成为学生简单复现学习的过程,从而难以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试
5、题引入的新的大概念具有新颖性,既符合高厉害考试要考查学生真实水平的要求,又让答题的过程成为一个学习新知的过程。通过试题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大概念是命题的重要目的。这要求命题者把握以下操作要点:首先考虑要促进学生形成的观念是什么。新的大概念一般表达为一个明确的观点,促进学生形成大概念就是要促进其形成这一观点。作为核心价值引领的新的大概念可以在试题中明确表达出来,也可隐藏在试题中。其次,确定促进学生观念形成的命题逻辑。即期待学生经历一个怎样的思维过程去形成新的大概念,是通过对情境的归纳还是对问题的分层剖析,抑或是通过对问题的辩证思维。最后,思考如何通过任务设计、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形成观念。以促进学生新的
6、大概念建立为主观题命制的主旨,并不否认对学生知能水平的考查,但又超越知能表现层次,将命题提升到价值观建构的新层次和新境界。如此,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展现学习能力、形成新观点和价值认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作答,我们既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出判断,也可以对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大概念作出判断。二、把握命题逻辑:依托已有大概念的高通路迁移形成新的大概念明确了命题主旨,接下来要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的基本逻辑:依托学生已有大概念的迁移形成新的大概念。这需要把握如下三个要点:1 .依托已有大概念而非琐碎知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知识内容众多,按照知识分层优选理论,可将知识分为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学习迁移。
7、在主观题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具有迁移价值的大概念,而非教材中的琐碎知识。这要求命题者建立大概念的试题命制意识,能够厘清哪些是大概念,清晰地认识到命题要依托已有大概念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大概念,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考查琐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以第32题为例,为促进学生形成“法不能向不法行为让步”这一新大概念,本题所依托的知识内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法治精神”等,都是大概念层面的。这些大概念反映了学科本质,表达了明确的核心价值,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能起到积极作用。2 .聚焦大概念的迁移而非简单识记试题依托的是已有大概
8、念,但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己有大概念的迁移,而非简单记忆。大概念具有较强的迁移力,这种迁移力表现为广泛的解释力,即能够用来解释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考查学生能否在特定情境下迁移大概念,即明确大概念的激活和适用条件。因此,考查学生大概念的迁移能力要依托真实性问题,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真实性问题中迁移大概念,形成对问题的本质性理解,体会大概念的价值,避免已有大概念变成惰性知识。以第32题为例,试题以某卤菜厂状告电视台曝光其销售变质卤制品的真实案例为基础,要求学生分析“法院为什么驳回卤菜厂的诉讼请求J如果学生仅仅是记住了教材中已有大概念,不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迁移,这些大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念 理念 道德 法治 试题 操作性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