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建成体育强市的重要基石,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办好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1)6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2、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坚持全民共享、公益服务,优化布局、覆盖城乡,智慧赋能、绿色发展,开放融合、多方参与,显著提升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贡献体育力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3%,各县区、功能板块积极培育“一县区(功能板块)一品”特色全民健身项目12个。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经常参
3、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50%。二、重点任务(一)促进更均衡的全民健身资源发展。1 .统筹全民健身空间布局。以筹办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据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空间特色等,编制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和配置要求。盘活空闲土地,定期梳理更新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目录。积极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融入公园绿地、慢行绿道、空闲边角地、路桥附属用地等城市闲置空间资源,不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体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功能板块管委会。以下任务均需
4、各县区人民政府、功能板块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 .优化全民健身功能布局。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理念和老年化社会现实需求,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一张图”系统中。新建居住区规划中必须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既有居住区可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规划社区健身设施。围绕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项目布局,结合乡村振兴行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建设完善各类体育设施,更好地满足全民健身常态化需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体育局)3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高标准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推进“
5、家门口”便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口袋公园和沿河沿路体育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新建和改建一批体育公园,加快以环云台山自行车道和沿海健身步道联通为主的健身步道建设。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建设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健身设施。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实施“国球进社区、进公园”和“夜间点亮”工程,推动新(改)建以乒乓球台、灯光球场等为重点的小型健身设施。推进乡镇(街道)1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中心、200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100平方米以上体育活动室、100O平方米以上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
6、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二)打造更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4 .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共享。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确保为老年人、学生、残疾人、军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优惠服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力度,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全部向社会开放,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各县区人民政府、功能板块管委会每年公布辖区内向社会开放的学校名单和开放时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5 .提升全民健身智能化水平。加
7、强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促进全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智能化。建成室外健身设施器材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室外健身器材“一站一码”、设施器材“一物一码”,健全室外健身场地设施“建管用”闭环维护长效机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按照省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快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智慧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市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县区、功能板块建成县区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三)开展更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 .构建多样化赛事活动格局。健全覆盖全市、贯通城乡、区域联动、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的群众性赛事
8、活动。紧扣“我要上省运”“全民健身日”“社区运动会”等主题,广泛开展“三大球”、广场舞、健身秧歌、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十大大众体育联赛,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围绕活力动感城市和山海体育休闲城市建设,培育连岛铁人三项、花果山山地越野、海州湾帆船帆板、锦屏山空中滑翔、海陵湖龙舟、徐用马拉松、刘志洲山山地自行车、山海骑缘公路自行车等十大特色品牌赛事,全方位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纵深发展,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热情,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7 .强化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健全体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构建 更高 水平 全民 健身 公共 服务体系 实施 意见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