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域下扩大农村内需的潜力与路径.docx
《城乡融合视域下扩大农村内需的潜力与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融合视域下扩大农村内需的潜力与路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乡融合视域下扩大农村内需的潜力与路径在新发展阶段,内需已经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二但总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影响了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城乡消费和生活水平差距的城乡融合发展短板,使农村需求潜力未被激发出来,导致内需驱动的城乡经济循环受到限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对于扩大内需而言同样如此,要把扩大农村内需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户籍人口城乡两栖的城镇化格局下,农村是重要的
2、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农村内需是完整内需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促进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对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村内需潜力难以激发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消费需求数量少、范围窄、层次低,农村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种类少、质量低、体系弱,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需要从城乡融合的新视角,采取多元化路径和组合式政策工具扩大农村内需,充分发挥扩大农村内需重塑城乡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作用。Ol新时期中国扩大农村内需的巨大潜力农村内需是内需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分割
3、,包括城乡居民等在农村空间范围内的消费以及政府和企业等在农村空间上的投资。农村内需和城市内需都是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农村内需和城市内需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城乡二元制度和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内需和城市内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既使农村内需被抑制,也使城市居民的农村消费受到限制。在中国,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决定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存在。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城乡消费差距、乡村发展短板意味着农村巨大的内需潜力。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消费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消费短板逐步补齐,农村居民的潜在
4、消费需求迅速释放。如果按照城乡居民实现消费均等测算,扩大内需的主要空间在农村。另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和环境改善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消费选择,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将产生促进城市内需以及城乡内需联动的倍增效应。可以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消除乡村发展短板,可以有效激发农村内需,并通过城乡内需的有机衔接和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内需的倍增。新时期中国扩大农村内需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将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取决于收入及其增长情况。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活力逐步显现,县乡消费市场加速发展。XX年,镇区
5、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10.8万亿元和5.9万亿元,xxxx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9.8%,增速分别高于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仍然十分明显。XX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2.06: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约11年;XX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L8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样落后城镇居民约11年。XX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4.8%,但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13.5%o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内容以弹性较低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随着收入的增长,改善生活质量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消费稳步增长,同时弹性较高的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
6、活服务等消费迅速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既具有应对冲击的稳定性,也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现为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及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XX年到XX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从70.9%下降到61.7%,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从79.5%增加到82.6%,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且表现出更稳健的韧性。XX年和XX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上一年下降6.0%和1.7%,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在XX年下降0.1%,XX年仍保持了2.5%的增速。XX年到XX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比城镇居民平均高3.6
7、个百分点。未来一个时期,只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合理增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仍会保持明显高于城镇居民的增速。据测算,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蕴藏着巨量投资需求中共二十大报告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同时,还强调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需要全面改善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基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建设以及农业全产业链设施、装备和科技升级。这将会形成巨量的农业投资需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要抓手是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点在
8、耕地保护和提升、种业振兴和科技自立自强。其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耕地保护和提升形成的投资需求最多。到XX年底,中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中国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15.5亿亩,意味着今后要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5.5亿亩。目前,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约为100O元/亩,各省结合财政情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配套资金,使建设投资标准逐步达到3000元/亩。按这个标准测算,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仅新增建设部分至少形成投资需求1.65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维护和升级,以及社会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实际投资远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融合 视域 扩大 农村 内需 潜力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