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上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欲体会爱国之情,先须知爱国之人。因此,“知人论世”是教给学生解读示儿的一把钥匙。结合陆游一生的报国壮志及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心情,以及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遗愿,从而真正理解朱自清先生所说:“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
2、国诗人J题临安邸是一首写在临安城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一一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
3、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示儿【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古诗。2 .借助注解和诗人的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3 .借助“诗人矛盾的心理”-一临死时知道万事皆空,但还是悲伤,悲伤于未见九州同,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其爱国情怀,感情诵读。【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古诗。2 .借助注解和诗人的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二【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准备】一、课前三分钟:
4、南宋历史我知道。二、情境导入,导入新课。学校五年级要举行以“我的中国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包括从古至今的爱国人物或者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个活动分为两个环分别是准备阶段和展示阶段,在准备阶段获得的星星最多的将有机会参加年级“我的中国心”演讲活动。为了让大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老师将在这单元帮助同学们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穿越到南宋,去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之情!三、初读古诗,理解诗题。1 .初读古诗示儿。(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2.1. 诗人、明诗题。(1)结合注释理解“示儿”。齐读第一首诗的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5、?(2)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斗争,晚年退居家乡。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3)创作背景:宋高宗一一赵构建立南宋后,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是陆游的绝笔,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过渡:800多年前,一位85岁的老人僵卧病榻,老泪纵横,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写下了一首绝笔诗。他写的内容会是什么呢?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初步理解诗句。(1)学习提示一:借助注释和查阅的资料说一说陆游要告
6、诉儿子什么。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展示。(1)品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二理解“万事空”引导思考:面临死亡,陆游知道一切都已成空。但是他真的了无牵挂吗?(但悲不见九州同)理解“悲”设问:诗人“悲”的是什么?当时九州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资料谈一谈。陆游临死前心里最记挂的是什么?(学生分享后出示)补充资料: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当时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甚至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
7、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结合刚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连贯的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品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平定北方。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祭:祭祀。提问:尽管对朝廷当权者和军队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感到悲愤,可诗人依然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启发想象:如果有“王师北定中原日”之时,那么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结合刚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连贯的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导朗读(3)配乐读诗,读出情感。(4)讨论交流: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
8、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盼望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天下的愿望。彰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五、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1.学法迁移:学习提示二:小组合作,用读第一首古诗时所学到的方法来读好题临安邸。2.解诗题一一知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孝宗年(1163-1189),生平不详,平阳(今属浙江)人。解诗题:作者在临安看到了什么?又想表达什么?3.理解诗意,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试着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2)小组讨论交流,谈谈各自对古诗的理解。(3)全班交流。4.品读古诗,体悟诗情(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结合资料说说这样的
9、生活出现在什么时候?读这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我们的北宋都城被金人侵占了,你们还在这里唱歌跳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还在这里歌舞升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天下百姓都期盼着朝廷军队收复失地,重新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而你们却在这里沉迷歌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怎样理解“暖风”游人”“醉”的意思?“暖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当时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醉”是指南宋的贵族们不考虑如何收复
10、中原,而是在这里醉生梦死。你觉得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痛惜、嘲讽、愤怒)指导朗读。诵读全诗,升华情感。教师引导: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3)全班齐读这首诗。(4)背诵全诗。六、课堂总结,随堂测验,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感受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借助资料,我们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历史,查找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学生:搜集有关诗人陆游的资料,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等,完成预习单。教师:了解历史背景,搜集陆游
11、爱国诗句,制作PPT和设计学习单。师:同学们,全中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实千百年来,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儿女都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这节课呢,我们开始学习第四单元,这单元我们将通过一个大任务:寻绎中国梦,去寻找三位诗人的中国梦;去回忆100多年前的中国梦;再来诉说,今天我们的中国梦。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并且学会结合资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首先走进第12课一一生:古诗三首。思考:这个单元的统整性很强,人文主题鲜明,选择的课文也很经典,能够较好地帮助孩子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开课之处就引出本单元的大任务、大情境,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师:我们
12、已经经过充分的前置性学习,这三首诗都会读了吧?第一首谁来读?你来指名读,齐读。师: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的期盼,那么在这个三首诗中,诗人心中的期盼分别是什么?他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呢?让我们进入研读任务一:通过和组内同学的共同研读,通过注释、资料的深入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找到我需要大家研读的结论写在大画纸上,给各个组的时间是四分钟,开始。图片思考:这个任务、这张表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三首诗,同时也为下面的对比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想要把这样的大单元设计落实到位,课前的前置性学习真的非常重要,不然课堂环节难以推进下去。师:我们七个组分别都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研讨的结果
13、也展示出来了。我们眼睛扫着看看都差不多是吧,看来很多的组里边都是形成了统一的认识,那么组与组之间呢也都差不多。现在第一首诗,哪个祖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讨结果?生:示儿我们总觉得他的心中的期盼是希望国家统一收复失地。他的题目是示儿,也就代表着他是对儿子写的,所以他对谁说我们总觉得是对儿子们说。而他在什么情况下说他应该是在临终前说的。师:大家同意吗?我还是想知道。对儿子说的,在临终前说的。从诗中你们哪里读出来的?生:我们是从“示儿”看出来的,示儿代表的意思就是给儿子看,而陆游临终前的话,我们是从这个“死”,就说明陆游即将要去世了,然后还有“家祭”,家祭的意思是祭祀家中的先人。也就说明,如果他上面还
14、有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他的意思就是要收复失地,如果等军队收复了失地,一定让儿子祭祀他们,让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师:刚才这一位同学代表他们组分享了他们研讨这个结果的想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很有道理是吧?把掌声送给他们,好,谢谢。师:那“家祭”是指什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向家里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纪念。平常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什么时候“家祭”?生:应该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春节也会家祭。生:七月十五。师:是的,在这个时候你听见过家人向先人念念叨叨说些什么吗?生:要保佑我们全家幸福。生:我们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师:向先人诉说我们过得挺好,是因为在新人离世前,他们往往会放不下我们对不对?所
15、以在“家祭”的时候,我们要把他期待的牵挂的给他回应,我们很好。那么,在这首诗中,陆游像平常的人一样,临终前牵挂的是家人好不好?是什么?生:他牵挂的是国家有没有统一起来,有没有变得好起来。师:是的,刚才那个组的同学代表已经从这一句看出来了,谁也来补充说说看陆游这样的期盼还包含在哪个诗句里?生:还包含在“大悲不见九州同“。师:说说看。生: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还不能看见九州统一,“九州”就是代指全国,“统”就是统一,意思就是只是看不见有国家统一。师:是的,说的很清楚。他最牵挂的这一件事情,期待着儿子在一起读生: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说明他一直期盼着的是什么?生:九州统一。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期盼什么?生:期盼祖国统一。师:这是陆游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好,我们把陆游表达临终遗愿的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师:我们显然共同读到了陆游心中的期盼,就是祖国统一。那么第二首诗,林升他的期盼是什么?思考:这首诗不难,学生通过预习、借助注释和资料基本能够理解。老师在这里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陆游像平常的人一样,临终前牵挂的是家人好不好?这一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